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
初梦龙宫宝燄然,瑞霞明丽满晴天。
旋成醉倚蓬莱树,有个仙人拍我肩。
少顷远闻吹细管,闻声不见隔飞烟。
逡巡又过潇湘雨,雨打湘灵五十弦。
瞥见冯夷殊怅望,鲛绡休卖海为田。
亦逢毛女无憀极,龙伯擎将华岳莲。
恍惚无倪明又暗,低迷不已断还连。
觉来正是平阶雨,独背寒灯枕手眠。
拼音
注释
秀才:指未登科第的文士。
宝焰:珠宝光华如火焰。然:通“燃”。
蓬莱:指海上蓬莱仙山。郭璞《游仙诗》:“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岸肩。”
细管:指笙。管,全唐诗校:“一作笛。”
逡巡:顷刻。
湘灵:湘水之神。五十弦:指瑟。《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打:全诗注:“都领切,又都历切。”
冯夷:河伯。《庄子·大宗师》:“冯夷得之,以游大川。”《释文》:“司马彪云:《清泠传》曰:华阴潼乡堤首人也。服八石,得水仙,是为河伯。”
鲛绡:传说海中蛟人所织的丝织品。见左思《吴都赋》注。海为田:用沧海桑田事。
《列仙传》:“毛女者,字玉姜,在华阴山中。猎师世世见之,形体生毛。自言秦始皇宫人也。秦亡入山,道士教食松叶,遂不饥寒。”无谬:无聊。
《博物志·异人》:“《河图玉版》云:龙伯国人,长三十丈,生万八千岁死。”擎将:举起。华岳莲:指华山莲花峰。
独:全唐诗校:“一作未。”
序
《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是唐的一首七言诗,作者是李商隐。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宝燄(yàn):宝物发出的光芒。
- 瑞霞:吉祥的霞光。
- 蓬莱:神话中的仙山。
- 仙人:神话中的神仙。
- 少顷:一会儿。
- 细管:细长的乐器。
- 逡巡(qūn xún):犹豫徘徊,欲行又止的样子。
- 潇湘:指湘江,也泛指湖南地区。
- 湘灵:湘江的女神。
- 五十弦:指瑟,古代的一种乐器。
- 冯夷:水神。
- 鲛绡(jiāo xiāo):传说中鲛人所织的绡,也泛指薄纱。
- 毛女:传说中的仙女。
- 无憀(liáo):无聊,无所依托。
- 龙伯:神话中的巨人。
- 华岳莲:华山的莲花。
- 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 无倪:无边无际。
- 低迷:神志模糊。
- 独背:独自一人。
- 寒灯:冷清的灯光。
- 枕手眠:以手为枕而眠。
翻译
在梦中,我初次见到了龙宫中璀璨的宝光,吉祥的霞光映照着晴朗的天空。随后,我醉意朦胧地倚靠在蓬莱仙山的树上,有一位仙人轻拍我的肩膀。不久,远处传来了细长的乐器声,声音隐约可见,却隔着飞舞的烟雾。我犹豫不决地走过了潇湘之地,雨水敲打着湘江女神的五十弦瑟。我瞥见了水神冯夷,感到无比惆怅,仿佛鲛人的薄纱也不再需要,因为海已变成了田。我也遇到了无所依托的毛女,龙伯巨人将华山的莲花擎起。我的意识模糊不清,明暗交替,断断续续。醒来时,我正站在平坦的台阶上,独自一人背对着冷清的灯光,以手为枕而眠。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梦境,通过丰富的神话元素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奇幻世界。诗中“龙宫”、“瑞霞”、“蓬莱”等词汇构建了一个神秘而美丽的仙境,而“潇湘雨”、“湘灵五十弦”则增添了一丝哀愁和神秘感。诗人通过对梦境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疏离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李商隐诗歌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