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犀

· 岑参
江水初荡潏,蜀人几为鱼。 向无尔石犀,安得有邑居。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荡潏 (dàng yù):波涛汹涌的样子。
  • 蜀人:指古代居住在四川一带的人。
  • 石犀: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能够镇压水患。
  • 邑居:城镇和居民的住所。
  • 李太守:指李冰,战国时期秦国的官员,曾任蜀郡太守,以治水著称。
  • 伯禹:即大禹,中国古代著名的治水英雄。

翻译

江水开始汹涌澎湃,四川的人们几乎变成了鱼。 如果没有你的石犀,怎么能有城镇和居民的住所。 现在才知道李太守的功绩,连大禹也比不上。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江水的汹涌和蜀人的困境,强调了石犀在镇压水患中的重要作用。诗中赞颂了李太守的治水功绩,将其与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相提并论,表达了对其深深的敬意和赞扬。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石犀和李太守的描绘,展现了人类与自然灾害抗争的勇气和智慧。

岑参

岑参

岑参(cénshēn),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汉族,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时56岁,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 4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