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仆射裴公挽歌三首

· 岑参
富贵徒言久,乡闾殁后归。 锦衣都未着,丹旐忽先飞。 哀挽辞秦塞,悲笳出帝畿。 遥知九原上,渐觉吊人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仆射(pú yè):古代官名,相当于宰相。
  • 裴公:指裴度,唐代著名政治家。
  • 乡闾(xiāng lǘ):乡里,家乡。
  • 殁后(mò hòu):去世后。
  • 锦衣:华美的衣服,常指官服。
  • 丹旐(dān zhào):红色的灵幡,用于送葬。
  • 哀挽:哀悼的挽歌。
  • 秦塞(qín sài):指秦地的边塞,这里泛指边远地区。
  • 悲笳(bēi jiā):悲凉的笳声,笳是古代的一种乐器。
  • 帝畿(dì jī):京城及其周边地区。
  • 九原(jiǔ yuán):古代指墓地,这里指裴度的墓地。
  • 吊人:前来吊唁的人。

翻译

富贵之人言其长久,然而在乡里去世后才归乡。 华美的官服尚未穿上,红色的灵幡却已先行飘扬。 哀悼的挽歌在秦地的边塞响起,悲凉的笳声穿越京城。 遥想九原之上的墓地,渐渐感觉到前来吊唁的人越来越少。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裴度去世后的哀思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比“锦衣未着”与“丹旐先飞”,突显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后两句通过对“哀挽辞秦塞”和“悲笳出帝畿”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悲凉的氛围。结尾的“渐觉吊人稀”则深刻表达了人生离别后的孤独和寂寞。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岑参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

岑参

岑参

岑参(cénshēn),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汉族,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时56岁,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 4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