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钵罗花歌

· 岑参
白山南,赤山北,其间有花人不识。绿茎碧叶好颜色,叶六瓣,花九房,夜掩朝开多异香,何不生彼中国兮生西方? 移根在庭,媚我公堂,耻与众草之为伍,何亭亭而独芳? 何不为人之所赏兮?深山穷谷委严霜。吾窃悲阳关道路长,曾不得献于君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优钵罗花:一种传说中的花,可能指的是莲花。
  • 白山:指长白山,位于中国东北。
  • 赤山:可能指火山或红色的山。
  • 六瓣:指花的瓣数。
  • 九房:指花的结构,可能指花瓣的层次或花蕊的复杂性。
  • 中国:这里指中原地区,古代中国的中心地带。
  • 亭亭:形容植物挺拔、秀丽。
  • 委严霜:遭受严寒霜冻。
  • 阳关:古代关隘名,位于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南,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翻译

在白山的南面,赤山的北面,那里有一种花,人们都不认识。它的绿茎碧叶,颜色鲜艳,叶子有六瓣,花朵有九房,夜晚闭合,早晨开放,散发出奇异的香气。为什么它不生长在中原,而是生长在西方呢?

我将它移植到庭院中,让它装饰我的公堂,它以与众草为伍为耻,为何它能如此挺拔而独放芬芳?

为何它不被人们所欣赏呢?在深山幽谷中,它遭受着严霜的侵袭。我暗自悲伤,阳关的道路如此漫长,这花竟不能献给君王。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优钵罗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丽而神秘的花的赞美和惋惜。诗中,“夜掩朝开多异香”描绘了花的独特习性和香气,而“何不生彼中国兮生西方?”则反映了诗人对这种花生长地点的疑惑。后文中的“耻与众草之为伍”和“何亭亭而独芳?”则进一步以花的孤高自比,抒发了诗人对这种花不被世人所理解和欣赏的遗憾。最后,诗人以“吾窃悲阳关道路长,曾不得献于君王”作结,表达了自己对这种花不能被君王所见的悲哀,也隐含了对自身才华未被赏识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花的描写,寄托了诗人的情感和志向。

岑参

岑参

岑参(cénshēn),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汉族,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时56岁,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 4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