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舟中夜市

· 岑参
渡口欲黄昏,归人争渡喧。 近钟清野寺,远火点江村。 见雁思乡信,闻猿积泪痕。 孤舟万里外,秋月不堪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渡口:指江河边供船只停靠、乘客上下的地方。
  • 归人:指回家的行人。
  • 争渡喧:争相渡河,喧闹声。
  • 近钟:指附近寺庙的钟声。
  • 清野寺:清静的乡野寺庙。
  • 远火:远处村庄的灯火。
  • 点江村:点缀在江边的村庄。
  • 见雁思乡信:看到飞雁,思念家乡的信件。
  • 闻猿积泪痕:听到猿猴的叫声,心中积累的思乡之情化作泪痕。
  • 孤舟:孤独的小船。
  • 万里外:远离家乡的地方。
  • 秋月不堪论:秋天的月亮,无法用言语表达其凄凉。

翻译

渡口即将迎来黄昏,回家的行人争相渡河,喧闹声四起。 附近寺庙的钟声清晰可闻,远处村庄的灯火点缀在江边。 看到飞雁,我不禁思念起家乡的信件;听到猿猴的叫声,心中的思乡之情化作泪痕。 我乘坐的孤舟在万里之外,秋天的月亮,其凄凉之情无法用言语表达。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在巴南舟中夜市的所见所感,通过渡口、寺庙钟声、江村灯火等意象,勾勒出一幅黄昏时分的江景图。诗中“见雁思乡信,闻猿积泪痕”表达了深切的思乡之情,而“孤舟万里外,秋月不堪论”则进一步以孤舟和秋月来象征诗人的孤独和凄凉。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岑参诗歌的独特魅力。

岑参

岑参

岑参(cénshēn),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汉族,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时56岁,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 4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