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相如琴台

· 岑参
相如琴台古,人去台亦空。 台上寒萧条,至今多悲风。 荒台汉时月,色与旧时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相如琴台:指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的琴台,位于今四川成都。
  • 萧条:形容景象凄凉,没有生气。
  • 悲风:凄凉的风,常用来形容悲伤的气氛。
  • 荒台:荒废的台子,指琴台已经荒废。

翻译

司马相如的琴台古老而荒凉,人已离去,台也空空如也。 台上的景象寒冷而凄凉,至今仍有许多悲风在吹拂。 汉时的月亮照耀着这荒废的琴台,月光的颜色与旧时相同。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司马相如琴台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往昔辉煌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人去台亦空”一句,简洁而深刻地描绘了琴台的现状,而“台上寒萧条,至今多悲风”则进一步以凄凉的景象和悲风来强化这种感慨。最后一句“荒台汉时月,色与旧时同”则巧妙地以月光的不变来对比琴台的变迁,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深度。

岑参

岑参

岑参(cénshēn),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汉族,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时56岁,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 4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