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题惠净上人幽居寄兵部杨郎中

· 岑参
青衣谁开凿,独在水中央。 浮舟一跻攀,侧径缘穹苍。 绝顶诣老僧,豁然登上方。 诸岭一何小,三江奔茫茫。 兰若向西开,峨眉正相当。 猿鸟乐钟磬,松萝泛天香。 江云入袈裟,山月吐绳床。 早知清净理,久乃机心忘。 尚以名宦拘,聿来夷獠乡。 吾友不可见,郁为尚书郎。 早岁爱丹经,留心向青囊。 渺渺云智远,幽幽海怀长。 胜赏欲与俱,引领遥相望。 为政愧无术,分忧幸时康。 君子满天朝,老夫忆沧浪。 况值庐山远,抽簪归法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嘉州:今四川省乐山市。
  • 青衣山:位于乐山市。
  • 惠净上人:一位僧人。
  • 兵部杨郎中:兵部的一位官员,姓杨,担任郎中职务。
  • 跻攀:攀登。
  • 侧径:小路。
  • 穹苍:天空。
  • :拜访。
  • 豁然:突然开阔的样子。
  • 三江:指岷江、青衣江、大渡河。
  • 兰若:寺庙。
  • 峨眉:山名,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
  • 钟磬:佛教法器。
  • 松萝:一种植物,常附生在松树上。
  • 袈裟:僧人的法衣。
  • 绳床:僧人打坐的坐具。
  • 清净理:佛教的清净之道。
  • 机心:世俗的心机。
  • 名宦:名声和官职。
  • 聿来:来到。
  • 夷獠:古代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称呼。
  • :茂盛,这里指地位显赫。
  • 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员。
  • 丹经:炼丹的书籍。
  • 青囊:指道家的书籍或法器。
  • 云智:高远的智慧。
  • 海怀:广阔的胸怀。
  • 胜赏:美好的景色。
  • 引领:伸长脖子远望。
  • 为政:治理国家。
  • 分忧:分担国家的忧虑。
  • 时康:时世太平。
  • 天朝:指朝廷。
  • 沧浪:指隐居的地方。
  • 庐山:山名,位于江西省。
  • 抽簪:指弃官归隐。
  • 法王:佛教中对佛陀的尊称。

翻译

青衣山是谁开凿的,独自屹立在水的中央。 乘船攀登,沿着小路直达天空。 到达山顶拜访老僧,突然间登上了高处。 四周的山岭显得多么渺小,三江奔流茫茫。 寺庙朝西开放,峨眉山正对着。 猿猴和鸟儿喜欢钟磬的声音,松萝散发着天香。 江边的云雾渗入袈裟,山间的月亮照亮绳床。 早就知道佛教的清净之道,久已忘却了世俗的心机。 仍然被名声和官职所束缚,来到这夷獠之乡。 我的朋友无法见到,他已成为尚书省的官员。 早年喜爱炼丹的书籍,留心研究道家的青囊。 遥远的智慧,深邃的胸怀。 美好的景色想要与你共享,引领着遥远的相望。 治理国家感到愧疚无术,庆幸时世太平分担国家的忧虑。 朝廷中满是君子,我这个老头子回忆起隐居的地方。 何况庐山遥远,我决定弃官归隐,回归佛教的法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岑参在嘉州青衣山中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佛教清净之道的向往,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和对隐居生活的渴望。诗中,“青衣谁开凿,独在水中央”展现了青衣山的孤高与神秘,“江云入袈裟,山月吐绳床”则巧妙地将自然与佛教文化融为一体,体现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最后,诗人通过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时局的感慨,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超脱。

岑参

岑参

岑参(cénshēn),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汉族,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时56岁,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 4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