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谒(yè):拜见。
- 先君:指已故的君主或祖先。
- 怀:怀念。
- 圣德:至高无上的德行。
- 灵庙:供奉神灵的庙宇。
- 肃:庄严肃穆。
- 神心:神灵的心意。
- 草合:草木茂盛,遮蔽了道路。
- 人踪断:人的足迹消失,表示人迹罕至。
- 尘浓:尘土厚重,表示久无人迹。
- 鸟迹深:鸟的足迹深深,同样表示荒凉。
- 流沙:流动的沙丘,常用来形容边远荒凉之地。
- 丹灶:炼丹的炉灶,此处指道教的炼丹活动。
- 灭:消失。
- 关路:关隘的道路。
- 紫烟:紫色的烟雾,常用来形容神秘或仙境。
- 沈:沉没,消失。
- 独伤:独自悲伤。
- 千载后:千年之后。
- 空馀:只剩下。
- 松柏林:松树和柏树组成的林子,常用来象征长寿和坚韧。
翻译
我的先祖怀念至高无上的德行,神灵的庙宇庄严肃穆。 草木茂盛遮蔽了道路,人的足迹消失了,尘土厚重,鸟的足迹深深。 流动的沙丘上,炼丹的炉灶已消失,关隘的道路上,紫色的烟雾也已沉没。 独自悲伤千年之后,只剩下松树和柏树组成的林子。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拜谒老君庙时所作,表达了对先祖圣德的怀念和对庙宇荒凉景象的感慨。诗中通过“草合人踪断,尘浓鸟迹深”等句,描绘了庙宇的荒凉和人迹罕至,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最后两句“独伤千载后,空馀松柏林”,则抒发了诗人对历史长河中一切荣华富贵终将消逝的哀思,以及对自然永恒不变的松柏的赞美。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李白对历史和自然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