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令狐郎中见寄

望郎临古郡,佳句洒丹青。 应自丘迟宅,仍过柳恽汀。 封来江渺渺,信去雨冥冥。 句曲闻仙诀,临川得佛经。 朝吟支客枕,夜读漱僧瓶。 不见衔芦雁,空流腐草萤。 土宜悲坎井,天怒识雷霆。 象卉分疆近,蛟涎浸岸腥。 补羸贪紫桂,负气托青萍。 万里悬离抱,危于讼閤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望郎:指令狐郎中,即令狐楚,唐代官员,李商隐的友人。
  • 古郡:古代的郡县,这里指令狐楚所在的地区。
  • 佳句:优美的诗句。
  • 丹青:绘画,这里比喻诗句如画。
  • 丘迟:南朝梁的文学家,这里指其故居。
  • 柳恽:南朝梁的文学家,这里指其故居附近的汀洲。
  • 江渺渺:江水辽阔无边。
  • 雨冥冥:雨雾蒙蒙,形容天气阴沉。
  • 句曲:指道教的经文。
  • 临川:地名,这里指在临川得到佛经。
  • 支客枕:支撑着客人的枕头,指在旅途中吟诗。
  • 漱僧瓶:指用僧人的水瓶漱口,这里形容夜读的情景。
  • 衔芦雁:指雁南飞时衔着芦苇,比喻远行的信使。
  • 腐草萤:腐烂的草中出现的萤火虫,比喻无用之物。
  • 坎井:陷阱,比喻困境。
  • 雷霆:比喻天怒。
  • 象卉:指边疆的植物。
  • 蛟涎:传说中蛟龙的口水,这里比喻边疆的险恶。
  • 补羸:补养身体。
  • 紫桂:珍贵的药材,这里比喻贵重的物品。
  • 青萍:青色的浮萍,比喻漂泊不定。
  • 讼閤铃:官府中诉讼时摇动的铃声,比喻官司。

翻译

李商隐望着令狐楚所在的古郡,想象他的佳句如同绘画般美丽。他应该是在丘迟的故居,又或许在柳恽的汀洲附近。江水辽阔,信件从远方传来,雨雾蒙蒙,消息隐约。他在句曲听到了道教的仙诀,在临川得到了佛经。早晨吟诗支撑着旅途中的枕头,夜晚读书用僧人的水瓶漱口。不见南飞的雁儿带来消息,只有无用的萤火虫在腐草中闪烁。土地适宜却感到悲凉,天怒如同雷霆。边疆的植物分隔着疆界,蛟龙的口水浸染着岸边的腥气。为了补养虚弱的身体贪恋紫桂,因气愤而寄托于漂泊的青萍。万里之外悬着离别的情怀,比官府中诉讼的铃声还要危急。

赏析

这首诗是李商隐对友人令狐楚的回信,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远方的想象。通过描绘古郡、佳句、丘迟宅、柳恽汀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所在地的向往和对友人才华的赞赏。诗中“江渺渺”、“雨冥冥”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增添了诗的意境和情感深度。后半部分通过对边疆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李商隐诗歌的独特魅力。

李商隐

李商隐

李商隐,著名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6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