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有怀

麝重愁风逼,罗疏畏月侵。 怨魂迷恐断,娇喘细疑沈。 数急芙蓉带,频抽翡翠簪。 柔情终不远,遥妒已先深。 浦冷鸳鸯去,园空蛱蝶寻。 蜡花长递泪,筝柱镇移心。 觅使嵩云暮,回头灞岸阴。 只闻凉叶院,露井近寒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麝重:麝香浓重。麝,一种动物,其分泌物可制香料。
  • 罗疏:罗衣稀疏。罗,一种轻薄的丝织品。
  • 怨魂:指女子的哀怨之情。
  • 娇喘:女子轻微的喘息声。
  • :同“沉”,深沉。
  • 数急:频繁地调整。
  • 芙蓉带:美丽的腰带。
  • 翡翠簪:用翡翠制成的发簪。
  • 柔情:温柔的情感。
  • 遥妒:远方的嫉妒。
  • 浦冷:水边冷清。
  • 蛱蝶:蝴蝶的一种。
  • 蜡花:蜡烛燃烧时的滴蜡,形似花朵。
  • 筝柱:古筝上的弦柱。
  • 镇移心:频繁地调整筝柱,以调音。
  • 觅使:寻找使者。
  • 嵩云:嵩山的云,指远方。
  • 灞岸:灞水边的岸。灞水,流经长安的一条河。
  • 露井:有露水的井边。
  • 寒砧:寒秋时捣衣的声音。砧,捣衣石。

翻译

麝香浓重,担心被风吹散;罗衣稀疏,害怕月光穿透。 女子的哀怨之情似乎迷失,恐惧它会断绝;轻微的喘息声细小,似乎深沉。 频繁地调整美丽的腰带,不断抽动翡翠制成的发簪。 温柔的情感始终不远,但远方的嫉妒已经先深。 水边冷清,鸳鸯已离去;园中空荡,只有蝴蝶在寻找。 蜡烛燃烧时的滴蜡,如同长久的泪水;筝柱频繁调整,以调音,镇定心绪。 寻找使者,直到嵩山的云暮;回头望去,灞水边的岸已阴暗。 只听见凉爽的树叶在院中,露水井边近处传来寒秋时捣衣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孤独与思念的情感。通过“麝重愁风逼,罗疏畏月侵”等句,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象来象征内心的不安与忧虑。诗中的“怨魂”、“娇喘”等词语,细腻地刻画了女子的哀怨与柔弱。后半部分则通过“浦冷鸳鸯去”、“蜡花长递泪”等意象,进一步抒发了对远方情人的思念与忧愁。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李商隐

李商隐

李商隐,著名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6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