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扬春日再遇孙侍御

本为荣家不为身,读书谁料转家贫。 三年行却千山路,两地思归一主人。 络岸柳丝悬细雨,绣田花朵弄残春。 多情御史应嗟见,未上青云白发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维扬:即扬州。
  • 侍御:古代官职名,指侍御史。
  • 荣家:使家族荣耀。
  • 行却:走过了。
  • 络岸:环绕岸边。
  • 绣田:美丽的田野。
  • 残春:春末。
  • 御史:古代官职,负责监察。
  • 嗟见:感叹所见。
  • 青云:比喻高官显爵。

翻译

原本是为了家族的荣耀而非个人,谁料读书之后家境反而更加贫困。 三年来走过了千山万水,两地的人都在思念着同一个主人。 岸边的柳丝悬挂着细细的雨丝,美丽的田野上花朵在春末绽放。 多情的御史应该会感叹所见,还未登上高官显爵,白发却已新生。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杜荀鹤对友人孙侍御的思念以及对自己境遇的感慨。诗中,“本为荣家不为身”一句,道出了诗人读书的初衷是为了家族的荣耀,而非个人的利益。然而,“读书谁料转家贫”则揭示了现实的残酷,读书并未带来预期的富贵,反而使家境更加贫困。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友人的怀念。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御史的赞美以及对自己未能实现理想的遗憾。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杜荀鹤

杜荀鹤

杜荀鹤,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石台县贡溪乡杜村)人。晚唐诗人。相传为杜牧已出之妾所生,排行第十五,故称杜十五。幼好学。四十六岁才中进士。五代梁太祖(朱温)时,授员外郎、知制诰;最后任翰林学士,仅五日而卒,恃强胡为。工于诗,有“风暖鸟声碎,日高光鼎重”之句。天佑初卒。著有《唐风集》三卷,顾云为之序,“其壮语大言,则决起逸发,可以左揽工部袂,右拍翰林肩。”。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列有“杜苟鹤体”。 ► 334篇诗文

杜荀鹤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