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沈思:深思。
- 浩通川:广阔的河流。
- 宿禽:栖息的鸟。
- 啭:鸟鸣声。
- 沄沄:形容水流的样子。
- 漠漠:形容景象模糊不清。
- 沄沄洲外田:水流环绕的洲外田地。
- 犹当:还应当。
- 断续:间断地。
翻译
月亮落下,寒冷的雾气升起,我深思着,眼前是广阔的河流。 栖息的鸟儿在树间鸣叫,飞散开来,山和泽显得一片苍茫。 沙路上的景象模糊不清,水流环绕的洲外田地。 我还应当依傍着远处的树木,间断地望向天空的尽头。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夜晚水亭静坐时所见的景象,通过月落、寒雾、宿禽、山泽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诗中“沈思浩通川”一句,既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思绪,又暗示了视野的开阔。后文通过对沙路、洲外田的描绘,进一步以景生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感受。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沉醉和对生命深度的思考。

李益
李益,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洛阳。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 1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