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州卢中丞见惠名酝

· 杜牧
谁怜贱子启穷途,太守封来酒一壶。 攻破是非浑似梦,削平身世有如无。 醺醺若借嵇康懒,兀兀仍添宁武愚。 犹念悲秋更分赐,夹溪红蓼映风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歙州:地名,今安徽省歙县。
  • 中丞:古代官职名,相当于后来的御史中丞。
  • 贱子:谦称自己。
  • 穷途:困境,艰难的处境。
  • 太守:古代官职名,相当于现在的市长或州长。
  • 醺醺:形容醉酒的样子。
  • 嵇康:三国时期魏国的文学家、音乐家,以放达不羁著称。
  • 兀兀:形容醉酒后站立不稳的样子。
  • 宁武:指宁武子,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以愚直著称。
  • 红蓼:一种水生植物,花红色。
  • 风蒲:随风摇曳的蒲草。

翻译

谁会怜悯我这个身处困境的卑微之人,太守赠来一壶美酒。 这酒让我忘却了是非纷扰,仿佛一切如梦,平复了我坎坷的人生,感觉若有若无。 醉意醺醺,仿佛借来了嵇康的懒散,站立不稳,又像是宁武的愚直更添几分。 仍然记得悲秋之时,你更是分赐美酒,那夹岸的红蓼与风中的蒲草相映成趣。

赏析

这首诗是杜牧在歙州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太守赠酒的感激之情以及酒后对人生的感慨。诗中,“攻破是非浑似梦,削平身世有如无”展现了诗人对世事的超然态度,而“醺醺若借嵇康懒,兀兀仍添宁武愚”则巧妙地借用嵇康和宁武的形象,表达了自己醉后的心境。最后两句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对太守的怀念之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杜牧诗歌的独特魅力。

杜牧

杜牧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居中书舍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 4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