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
一从弃鱼钓,十载干明王。
无由谒天阶,却欲归沧浪。
仲秋至东郡,遂见天雨霜。
昨日梦故山,蕙草色已黄。
平明辞铁丘,薄暮游大梁。
仲秋萧条景,拔刺飞鹅鸧。
四郊阴气闭,万里无晶光。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故人南燕吏,籍籍名更香。
聊以玉壶赠,置之君子堂。
拼音
名句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一从:自从。
- 弃鱼钓:放弃钓鱼,比喻放弃隐居生活。
- 十载:十年。
- 干明王:求见明君,指寻求官职。
- 无由:没有机会。
- 谒天阶:朝见皇帝。
- 归沧浪:回归江湖,指隐居。
- 仲秋: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
- 东郡:地名,今河南省东部一带。
- 天雨霜:天降霜,形容天气寒冷。
- 蕙草:一种香草。
- 平明:天亮时。
- 铁丘: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薄暮:傍晚。
- 大梁:地名,今河南省开封市。
- 萧条景:凄凉的景象。
- 拔刺:形容鸟飞的声音。
- 鹅鸧:鸟名,即天鹅。
- 四郊:四周的郊外。
- 阴气闭:阴沉的气氛笼罩。
- 晶光:明亮的光芒。
- 白茅:一种草。
- 野火:野外自然发生的火。
- 枯桑:枯萎的桑树。
- 南燕吏:南燕的官员。
- 籍籍:形容名声大。
- 玉壶:比喻高洁。
- 君子堂:君子的居所。
翻译
自从放弃了钓鱼的隐居生活,我十年间一直在寻求官职,希望能见到明君。 但没有机会朝见皇帝,我只好想要回归江湖,隐居起来。 仲秋时节我到了东郡,感受到了天降的霜寒。 昨夜梦见了故乡的山,那里的蕙草已经变黄。 天亮时我离开了铁丘,傍晚时分我游历到了大梁。 仲秋的景象凄凉,鸟儿飞翔发出刺耳的声音。 四周的郊外被阴沉的气氛笼罩,万里之内没有明亮的光芒。 长风吹动着白茅,野火在枯萎的桑树上燃烧。 我的故人是南燕的官员,他的名声更加响亮。 我只能以玉壶相赠,将它放置在君子的居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岑参在仲秋时节的旅行经历和内心感受。诗中,岑参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涯的失望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比仲秋的凄凉景象和故乡的温馨回忆,诗人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的结尾,岑参以玉壶赠友,表达了对友人高洁品格的赞赏,同时也反映了自己对高尚情操的追求。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岑参深沉的情感和卓越的诗歌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