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严诜擢第归蜀

· 岑参
巴江秋月新,阁道发征轮。 战胜真才子,名高动世人。 工文能似舅,擢第去荣亲。 十月天官待,应须早赴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巴江:即今四川巴河,源出南江县北,南流至巴中县东南,入渠江。
  • 阁道:栈道,此处指严诜归途所经之路。
  • 发征轮:指启程。征轮,远行人乘的车。
  • 战胜:指科举考试中胜出。
  • 真才子:真正的才子,此处指严诜。
  • 名高:名声显赫。
  • 动世人:震动世人。
  • 工文:擅长文学。
  • 似舅:像舅舅,此处可能指严诜的文学才能像其舅舅。
  • 擢第:科举考试中及第,即考中。
  • 去荣亲:回家荣耀父母。
  • 天官:指吏部,负责选拔官员。
  • 赴秦:指前往长安,秦即指长安一带。

翻译

巴江上的秋月正新,你踏上了归途的栈道。 你在科举中胜出,真是一位才子,名声显赫,震动世人。 你的文学才能如同你的舅舅,考中进士,回家荣耀父母。 十月里,吏部正等待着你,你应该早早前往长安。

赏析

这首作品是岑参送别严诜擢第归蜀的诗,表达了对严诜才华的赞赏和对其未来仕途的期待。诗中“巴江秋月新”描绘了送别时的自然景象,增添了诗意。通过对严诜“战胜真才子,名高动世人”的赞誉,展现了其科举成功后的荣耀与名声。最后,诗人提醒严诜“应须早赴秦”,体现了对其仕途的关心和期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岑参

岑参

岑参(cénshēn),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汉族,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时56岁,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 4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