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镇国军句覆使院早春寄王同州

· 岑参
胡寇尚未尽,大军镇关门。 旌旗遍草木,兵马如云屯。 圣朝正用武,诸将皆承恩。 不见征战功,但闻歌吹喧。 儒生有长策,闭口不敢言。 昨从关东来,思与故人论。 何为廊庙器,至今居外藩。 黄霸宁淹留,苍生望腾鶱。 卷帘见西岳,仙掌明朝暾。 昨夜闻春风,戴胜过后园。 各自限官守,何由叙凉温。 离忧不可忘,襟背思树萱。
拼音

所属合集

#正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潼关:位于今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是古代重要的关隘。
  • 镇国军:唐代的一种军事编制。
  • 句覆使院:指军事使节的官署。
  • 胡寇:指北方的游牧民族侵略者。
  • 旌旗:古代用以指挥或表示军队的旗帜。
  • 云屯:形容军队密集如云。
  • 圣朝:对当时唐朝的尊称。
  • 用武:指使用武力,进行战争。
  • 歌吹喧:指战场上士兵的歌声和乐器的喧闹声,暗指战事频繁但无实际战功。
  • 儒生:指读书人,这里特指有政治抱负和策略的文人。
  • 长策:指深远的计策或政策。
  • 关东:指函谷关以东的地区,即中原地区。
  • 廊庙器:指适合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的人才。
  • 外藩:指边疆地区。
  • 黄霸:指黄石公,传说中的道家高人,这里比喻贤能之士。
  • 淹留:停留,滞留。
  • 苍生:指百姓。
  • 腾鶱:飞翔,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重用。
  • 西岳:指华山,位于陕西省。
  • 仙掌:华山的一个峰名。
  • 朝暾:早晨的阳光。
  • 戴胜:一种鸟,这里指鸟鸣。
  • 后园:指官署或家中的后花园。
  • 官守:指官员的职责和守土。
  • 离忧:离别的忧愁。
  • 襟背:指胸前和背后,比喻内心。
  • 树萱:种植萱草,萱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忘忧。

翻译

胡人的侵略还未结束,大军驻守在潼关的关门。 旌旗遍布草木之间,士兵和马匹密集如云。 圣明的朝廷正在使用武力,诸位将领都受到恩宠。 不见有征战的成功,只听到战场上歌声和乐器的喧闹。 儒生虽有深远的策略,却闭口不敢言说。 昨日我从关东来到这里,想与故人讨论这些事。 为何那些适合在朝廷中担任要职的人才,至今仍被派往边疆? 贤能之士不应被滞留,百姓期待他们能得到重用,飞翔高远。 卷起帘子可见西岳华山,仙掌峰在朝霞中显得格外清晰。 昨夜听到春风中戴胜鸟在后园的鸣叫。 各自受限于官职和守土,怎能有机会叙说凉爽与温暖。 离别的忧愁难以忘怀,胸前和背后都思念着种下忘忧的萱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边疆的紧张局势和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诗中,岑参通过对潼关军事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战争频繁但无实际战功的忧虑。他提到了儒生虽有良策却不敢言,以及贤能之士被派往边疆的无奈,反映了对国家用人不当的批评。诗的结尾,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体现了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岑参

岑参

岑参(cénshēn),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汉族,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时56岁,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 4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