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双峰草堂作
敛迹归山田,息心谢时辈。
昼还草堂卧,但与双峰对。
兴来恣佳游,事惬符胜槩。
著书高窗下,日夕见城内。
曩为世人误,遂负平生爱。
久与林壑辞,及来松杉大。
偶兹近精庐,屡得名僧会。
有时逐樵渔,尽日不冠带。
崖口上新月,石门破苍霭。
色向群木深,光摇一潭碎。
缅怀郑生谷,颇忆严子濑。
胜事犹可追,斯人邈千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敛迹:收起行迹,指隐居。
- 息心:平息心志,指放下世俗的欲望和追求。
- 谢:谢绝,拒绝。
- 时辈:同时代的人。
- 恣:任意,随意。
- 惬:满意,心满意足。
- 胜槩:美景,胜景。
- 曩(nǎng):从前,以往。
- 负:辜负。
- 林壑:山林和沟壑,指自然环境。
- 松杉:松树和杉树。
- 精庐:精舍,指僧人的住所。
- 樵渔:樵夫和渔夫,指山野之人。
- 苍霭(ǎi):苍茫的云雾。
- 缅怀:深情地怀念。
- 郑生谷:指郑谷,唐代诗人,以隐居著称。
- 严子濑:指严光,东汉隐士,曾在濑水钓鱼。
- 邈:遥远。
翻译
我收起行迹回到山间的田野,放下世俗的欲望,谢绝了同时代的人。白天回到草堂休息,只是对着两座山峰发呆。兴致来时随意游览美景,心中感到非常满足。在高窗下著书,从早到晚都能看到城内的景象。从前被世人误解,辜负了我一生的爱好。长时间与山林沟壑告别,来到这里看到高大的松树和杉树。偶然接近僧人的住所,多次与有名的僧人相会。有时跟随樵夫和渔夫,整天不戴帽子和腰带。山崖口上升起新月,石门破开了苍茫的云雾。月光深入群木之中,光影摇曳在一潭水中破碎。深情地怀念郑谷的隐居之地,颇有些想念严光在濑水钓鱼的情景。这些美好的事物仍然可以追寻,但那些人已经远去千年。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岑参归隐山林后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通过对比世俗与自然、繁华与宁静,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诗中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深远。同时,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抒发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赞美和对先贤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