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宿仙游寺南凉堂呈谦道人

· 岑参
太乙连太白,两山知几重。 路盘石门窄,匹马行才通。 日西倒山寺,林下逢支公。 昨夜山北时,星星闻此钟。 秦女去已久,仙台在中峰。 箫声不可闻,此地留遗踪。 石潭积黛色,每岁投金龙。 乱流争迅湍,喷薄如雷风。 夜来闻清磬,月出苍山空。 空山满清光,水树相玲珑。 回廊映密竹,秋殿隐深松。 灯影落前溪,夜宿水声中。 爱兹林峦好,结宇向溪东。 相识唯山僧,邻家一钓翁。 林晚栗初拆,枝寒梨已红。 物幽兴易惬,事胜趣弥浓。 愿谢区中缘,永依金人宫。 寄报乘辇客,簪裾尔何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太乙:山名,即终南山。
  • 太白:山名,即秦岭的主峰。
  • 支公:对僧人的尊称。
  • 秦女:指传说中的秦穆公女儿弄玉,她与丈夫萧史乘龙凤飞升成仙。
  • 仙台:指传说中弄玉飞升的地方。
  • 金龙:指投入石潭的金色龙形物,可能是祭祀用的物品。
  • 喷薄:形容水流喷涌的样子。
  • 清磬:清脆的磬声。
  • 玲珑:形容水珠或光线透明的样子。
  • 回廊:曲折环绕的走廊。
  • 簪裾:古代贵族的服饰,这里指贵族身份。

翻译

终南山连着太白山,两座山峰重重叠叠。 山路盘旋在狭窄的石门,一匹马勉强能通过。 太阳西下,我来到山寺,林间遇到了支公。 昨晚在山北时,远远听到这里的钟声。 秦女弄玉已经离去很久,她的仙台在中峰之上。 箫声已不再可闻,这里只留下她的遗迹。 石潭积满了深绿的颜色,每年都会投入金龙。 湍急的水流争相奔涌,喷涌的声音如同雷鸣风啸。 夜晚听到清脆的磬声,月亮从苍山上升起。 空旷的山中充满了清光,水珠和树影交相辉映。 回廊映衬着密集的竹林,秋天的殿堂隐藏在深松之中。 灯光倒映在前溪,夜晚我宿在水声之中。 我爱这片山林的美好,决定在溪东建屋居住。 相识的只有山中的僧人,邻家是一位钓鱼的老翁。 林中的栗子刚刚裂开,枝头的梨子已经红透。 自然的幽静让我兴致盎然,事情的胜景让我的兴趣更加浓厚。 我愿谢绝尘世的缘分,永远依附在这金人的宫殿。 寄信给乘坐辇车的贵族,你们的华服怎能容得下这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冬夜宿于仙游寺南凉堂时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对太乙、太白两山的描绘,展现了山路的险峻和自然的壮美。诗人通过对比秦女弄玉的传说与现实的寂静,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和对尘世的超脱。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夜晚山林景色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深切向往。

岑参

岑参

岑参(cénshēn),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汉族,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时56岁,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 4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