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临海姚中丞

夏辞旌旆已秋深,永夕思量泪满襟。 风月易斑搜句鬓,星霜难改感恩心。 寻花洞里连春醉,望海楼中彻晓吟。 虽有梦魂知处所,去来多被角声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旌旆 (jīng pèi):古代用来指挥或装饰的旗帜。
  • 风月:指自然景色,也常用来比喻诗文中的意境。
  • :这里指白发,比喻年老。
  • 星霜:星辰和霜露,比喻岁月变迁。
  • 寻花洞:指寻找美景的地方,这里可能指诗人游历的地方。
  • 望海楼:可能指诗人所在的高楼,可以远望大海。
  • 彻晓:整夜,直到天亮。
  • 角声:古代军中或宴会中吹奏的号角声。

翻译

夏天离开时带着旗帜,如今已是深秋,整夜思念,泪水湿透了衣襟。 自然的美景容易使人头发斑白,但岁月变迁难以改变我感恩的心。 在寻找美景的地方连日醉饮,在望海楼中整夜吟咏。 虽然有梦魂知道去处,但来回多次被号角声打扰。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不变的感恩之情。诗中,“夏辞旌旆已秋深”一句,通过季节的变迁,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诗人对友人的长久思念。后文中的“风月易斑搜句鬓,星霜难改感恩心”则巧妙地用自然景色的变化来比喻人生的衰老,同时强调了感恩之心的坚定不移。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杜荀鹤

杜荀鹤

杜荀鹤,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石台县贡溪乡杜村)人。晚唐诗人。相传为杜牧已出之妾所生,排行第十五,故称杜十五。幼好学。四十六岁才中进士。五代梁太祖(朱温)时,授员外郎、知制诰;最后任翰林学士,仅五日而卒,恃强胡为。工于诗,有“风暖鸟声碎,日高光鼎重”之句。天佑初卒。著有《唐风集》三卷,顾云为之序,“其壮语大言,则决起逸发,可以左揽工部袂,右拍翰林肩。”。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列有“杜苟鹤体”。 ► 3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