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镡游新安

邯郸李镡才峥嵘,酒狂诗逸难干名。 气直不与儿辈洽,醉来拟共天公争。 孤店夜烧枯叶坐,乱时秋踏早霜行。 一间茅屋住不稳,刚出为人平不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邯郸(hán dān):地名,今河北省邯郸市。
  • 峥嵘(zhēng róng):形容山的高峻突兀或建筑物的高大耸立,也指才气、品格等超越寻常。
  • 干名:求取名声。
  • (qià):融洽,和谐。
  • 天公:指天,以天拟人,故称。
  • 孤店:孤寂的旅店。
  • 乱时:动荡不安的时期。
  • 茅屋:用茅草覆盖屋顶的简陋房屋。
  • 平不平:解决不公正的事情。

翻译

邯郸的李镡才华出众,酒醉后诗兴大发,难以追求虚名。 他的性格直率,不与世俗之人融洽,醉酒后仿佛要与天公一争高下。 在孤寂的旅店里,夜晚烧着枯叶坐着,在动荡的秋天踏着早霜行走。 一间茅屋住得不安稳,刚刚出来就要为人解决不公之事。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李镡的个性与生活状态。诗中,“才峥嵘”、“酒狂诗逸”等词句展现了李镡的超凡才华和放逸不羁的性格。通过“孤店夜烧枯叶坐,乱时秋踏早霜行”的描绘,传达出他在动荡时期孤独漂泊的生活情景。最后两句“一间茅屋住不稳,刚出为人平不平”则体现了李镡不满足于平凡生活,渴望为社会正义发声的决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杜荀鹤对友人李镡的深刻理解和赞赏。

杜荀鹤

杜荀鹤

杜荀鹤,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石台县贡溪乡杜村)人。晚唐诗人。相传为杜牧已出之妾所生,排行第十五,故称杜十五。幼好学。四十六岁才中进士。五代梁太祖(朱温)时,授员外郎、知制诰;最后任翰林学士,仅五日而卒,恃强胡为。工于诗,有“风暖鸟声碎,日高光鼎重”之句。天佑初卒。著有《唐风集》三卷,顾云为之序,“其壮语大言,则决起逸发,可以左揽工部袂,右拍翰林肩。”。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列有“杜苟鹤体”。 ► 3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