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外野寺

野寺远人烟,觚棱殿兀然。 瓦垆双足折,土偶半身全。 鸟去阶留篆,蜗藏壁带涎。 阎浮俱苦海,何处可安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野寺:偏僻的寺庙。
  • 觚棱殿:高耸的殿宇。
  • 瓦垆:瓦片。
  • 土偶:泥土制成的人形。
  • 阶留篆:鸟飞走后在台阶上留下的印记。
  • 蜗藏:蜗牛躲藏。
  • 阎浮:佛教中指人间世界。
  • 安禅:安心冥想。

翻译

郭外的野寺,远远望去看不到人烟,高耸的殿宇显得孤寂清净。瓦片散落,泥土偶像残缺不全。鸟儿飞走后,在台阶上留下印记,蜗牛躲藏在墙壁上留下涎痕。人间世界充满痛苦之海,哪里能找到安心冥想的地方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荒凉寂静的野寺景象,通过对寺庙建筑和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一种孤寂和苦海的意境。作者通过对寺庙中残破和荒凉景象的描绘,暗示了人世间的无常和苦难,表达了对内心平静与安宁的向往。整体氛围幽寂清冷,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引人深思。

李昌祺

李昌祺

明江西庐陵人,名祯,字昌祺,以字行。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预修《永乐大典》。每遇僻书疑事,人多就质。擢吏部郎中,迁广西布政使,坐事谪。洪熙元年起为河南布政使,绳豪,去贪残。致仕二十余年,屏迹不入公府。有《运甓漫稿》。 ► 8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