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城阅武歌

南薰门外春光老,絮雪晴飘教场草。 三卫精兵点得齐,练习今朝比常早。 长竿钜旗悬将台,四面辟易行人开。 前驱虎旅骏奔走,太监乘马当街来。 逡巡过去才都督,侍郎参行辔联属。 绣衣御史并三司,冠盖低昂密相簇。 绳床列坐阅武亭,城外击鼓城中听。 周遭柳围地宽广,阵势任摆方圆形。 内分横直开长道,火炮冲天队初到。 弰尽雕弓冰作弦,通题勇字金涂帽。 急鼓争喧骑士驰,骁捷不数幽并儿。 抡鎗夺槊左右射,互骋才艺誇神奇。 一声遥听敲钲响,输者鞭笞赢者赏。 荷戈束甲捲旌旃,沿路飞尘扑归鞅。 风传?篥远近鸣,纷纭部伍各返营。 太平方信从军乐,惟请衣粮不出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汴城:指汴京,即今河南开封 南薰门:南薰门是汴京皇城的南门 三卫:指三卫军,是宋代的禁军之一 将台:高台 辟易:指开辟道路 虎旅:指虎卫军队 太监:宦官 都督:军事长官 侍郎:官名 三司:指尚书省、吏部、户部 绣衣御史:官名,御史是官名,绣衣指官服 密相簇:指聚集在一起 绳床:指观看比武的座位 阅武亭:观看比武的亭子 击鼓:指击鼓助兴 摆方圆形:指摆出各种阵势 内分横直:指内外分为横队和直队 火炮:指古代的火器 弰:音shāo,尽射 勇字:指勇字旗,旗上绣有“勇”字 金涂帽:指用金色涂饰的帽子 骁捷:音xiāo jié,勇猛敏捷 幽并儿:指幽州和并州的士兵 抡鎗夺槊:挥动长枪夺取长矛 互骋才艺:相互比拼武艺 钲:音zhēng,一种古代打击乐器 ?篥:音lì lì,古代一种管乐器

翻译

汴京城外的春光渐渐老去,飘着细雪的晴天里,教场上的草地在微风中摇曳。三卫禁军整齐列队,今天的训练比往常早些开始。高高的旗杆上挂着巨大的旗帜,四周开辟出道路,等待着行人通行。前面奔驰的是虎卫军队,太监们骑马在街上巡视。都督和侍郎们一起参加,身穿绣衣的御史和三司官员,头戴低昂的官帽,聚集在一起。观战的人们坐在绳床上的阅武亭上,城外击鼓声传来,城中人们聚集聆听。四周柳树围绕,地面宽广,各种阵势随意摆放。内外分为横队和直队,火炮冲天而起,队伍初次出场。射箭声响彻云霄,勇士们头戴金涂帽,急鼓声中,骑士们飞驰而过,勇猛敏捷,幽州和并州的士兵挥动长枪夺取长矛,相互比拼武艺。远处传来敲击钲的声音,输者受鞭笞,赢者得奖赏。扛着戈戟,束着甲胄,卷起旌旗,沿途飞尘,归队回营。风传着管乐器的声音,各部队纷纷返回营地。太平时期,只需享受军中的乐趣,不必出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汴京城外的一场阅武比武场景,生动地展现了当时军事活动的热闹景象。诗中通过描写军队的训练、装备和比武情景,展现了当时军事制度和士兵们的英勇形象。作者运用丰富的描写手法,使整个场景栩栩如生,读来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那种激烈的氛围。整体氛围庄重而热烈,展现了古代军事活动的壮观和激情。

李昌祺

李昌祺

明江西庐陵人,名祯,字昌祺,以字行。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预修《永乐大典》。每遇僻书疑事,人多就质。擢吏部郎中,迁广西布政使,坐事谪。洪熙元年起为河南布政使,绳豪,去贪残。致仕二十余年,屏迹不入公府。有《运甓漫稿》。 ► 8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