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萧二十兄
东郊萧条生事微,快马日日趁朝归。
黑头游宦吐粱肉,青眼高人歌蕨薇。
侬家旅食强甘苦,何物俗流轻是非。
百岁乾坤消屐屦,三江风浪隔庭闱。
柳根腊雪春犹冻,沙上晴云煖更飞。
昔拟此时具吴榜,送行何故不沾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东郊:指东边的郊外。
- 生事微:生活事务微小,指生活简朴。
- 趁朝归:趁着早晨回家。
- 黑头游宦:指年轻时在外做官的人。
- 吐粱肉:吃精美的食物。
- 青眼高人:指有才华而受尊敬的人。
- 歌蕨薇:唱着简单的山歌。
- 侬家:我家。
- 旅食:旅途中的饮食。
- 强甘苦:勉强接受甘苦。
- 俗流:世俗之人。
- 轻是非:轻视是非。
- 百岁乾坤:指一生。
- 消屐屦:消磨时光。
- 三江风浪:指遥远的地方。
- 隔庭闱:隔着家门,指远离家乡。
- 柳根腊雪:柳树根下的冬雪。
- 沙上晴云:沙滩上的晴朗云彩。
- 具吴榜:准备吴地的船。
- 沾衣:指泪水沾湿衣襟。
翻译
东边的郊外生活简朴,我每天骑着快马趁着早晨回家。年轻的官员们吃着精美的食物,而有才华的人则唱着简单的山歌。我家的旅途饮食勉强接受甘苦,而世俗之人却轻视是非。一生中时光消磨,三江的风浪隔着家门。柳树根下的冬雪还未融化,沙滩上的晴朗云彩却温暖地飞舞。我曾想在这个时候准备好吴地的船只,送行时为何没有泪水沾湿衣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不屑。通过对比“黑头游宦”与“青眼高人”的生活态度,表达了诗人对高尚情操的追求。诗中“百岁乾坤消屐屦,三江风浪隔庭闱”一句,既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表达了对远离家乡的无奈。结尾的“昔拟此时具吴榜,送行何故不沾衣”则透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和对离别的不舍。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范梈
梈字亨父,一字德机,临江清江人。家贫早孤,刻苦为文章,人罕知者。年三十六,辞家北游,卖卜燕市。荐为左卫教授,迁翰林院编修官。出为岭海廉访司照磨,历转江西湖东,选充翰林应奉,改闽海道知事,移疾归。徙家新喻百丈山,天历二年,授湖南岭北廉访经历,亲老不赴。其明年以母丧哀毁卒,年五十九。德机癯然清寒,若不胜衣,而持身廉正。为文雄健,追慕先汉古诗,尤好为歌行,工近体,蔼然见忠臣孝子之情焉。吴文正尝以东汉诸君子拟之。人称文白先生。所著有《燕然稿》、《东方稿》、《海康稿》、《豫章稿》、《侯官稿》、《江夏稿》、《百丈稿》,总十二卷,揭曼硕序之。以为虞伯生称德机如唐临晋帖,则终未逼真。改评之曰:范德机诗如秋空行云,晴雷捲雨,纵横变化,出入无朕。又如空山道者,辟谷学仙。瘦骨崚嶒,神气自若。又如豪鹰掠野,独鹤叫群。四顾无人,一碧万里。差可彷佛耳。德机诗学庐陵,杨中伯允得其骨,郡人傅若金与砺得其神,皆有盛名于时。欧阳原功曰:宋东都时,黄太史号江西诗派。南渡后,杨廷秀好为新体。宋末,刘会孟出于庐陵,而诗又一变。我元延祐以来,弥文日盛,京师诸名公一去宋金季世之弊,而趋于雅正。于是西江之士,亦各弃其旧习焉。盖以德机与曼硕为之倡也。
► 6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