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

· 周权
长城峨峨起洮水,盘踞蜿蜒九千里。朔云浩浩天茫茫,悲笳落日腥风起。 犹传鬼神风雨夕,知是当时苦苛役。征人白骨掩寒沙,化作年年春草碧。 祖龙为谋真过计,自成限域非天意。力穷城杵怨声沈,祸起萧墙险难恃。 岂知一朝貔虎来关东,咸阳宫殿三月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峨峨:高耸的样子。
  • 洮水:洮河,位于甘肃省。
  • 盘踞蜿蜒:形容长城曲折蜿蜒的样子。
  • 朔云:北方的云。
  • 浩浩:广阔无边的样子。
  • 悲笳:悲凉的笳声,笳是古代北方的一种乐器。
  • 腥风:带有血腥味的风,形容战争的残酷。
  • 苛役:繁重的劳役。
  • 征人:出征的士兵。
  • 祖龙:指秦始皇。
  • 限域:界限,这里指长城作为国界的限制。
  • 城杵:筑城时用来捣土的木杵,这里指筑城的劳役。
  •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比喻内部潜在的危险。
  • 貔虎:比喻勇猛的军队。
  • 关东:指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 咸阳宫殿:秦朝的宫殿,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

翻译

长城高耸,从洮河边起始,曲折蜿蜒长达九千里。北方的云广阔无边,天空茫茫,悲凉的笳声在落日和腥风中响起。 传说在风雨交加的夜晚,鬼神出没,可知当时筑城劳役之苦。出征士兵的白骨掩埋在寒冷的沙土中,化作每年春天碧绿的草。 秦始皇的谋划实在是过于计谋,自建长城作为界限并非天意。劳役繁重,城池的筑造声中怨声载道,内部的危险难以依靠。 岂料一旦勇猛的军队从关东来,咸阳的宫殿在三月间化为一片火海。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长城的雄伟与历史的沧桑,通过对长城的描写,反映了古代劳役的艰辛和战争的残酷。诗中“征人白骨掩寒沙,化作年年春草碧”一句,以春草的生机盎然对比白骨的凄凉,深刻表达了战争带来的悲惨与生命的脆弱。后文对秦始皇的批评,以及对长城作为界限的质疑,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历史和战争的深刻思考。

周权

元处州人,字衡之,号此山。磊落负隽才。工诗。游京师,袁桷深重之,荐为馆职,弗就。益肆力于词章。有《此山集》。 ► 3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