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昂学士为余作此山二字并作诗见畀其诗云青青云外山炯炯松下石顾此山中人风神照松色又云爽气在襟袖清风拂丝桐悠悠适天趣宴坐心融融书此以谢

· 周权
一丘合老渔樵席,诗声误落燕台侧。 夤缘得见玉堂人,面带九霄风露色。 夜光烂烂明月章,惠然堕我云山旁。 临风讽咏松色句,草木往往回春光。 松根老屋此山字,娟娟宝墨浮寒翠。 行人屋外屡徘徊,日落山空有虹气。 晨窗梦觉秋意清,三盥菊露呼陶泓。 开襟感激浩难写,万古不尽山青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子昂学士:人名,可能是指陈子昂,唐代著名文学家。
  • (bì):给予。
  • 炯炯:明亮的样子。
  • :看。
  • 风神:风度神采。
  • 爽气:清新的空气。
  • 丝桐:指琴,因古代多用桐木制琴,弦用丝制成。
  • 宴坐:安坐,闲坐。
  • 融融:和乐的样子。
  • 夤缘:攀附上升,比喻拉拢关系,向上巴结。
  • 玉堂人:指高官显贵。
  • 夜光:指美玉或明珠。
  • 惠然:顺心的样子。
  • 讽咏:吟咏。
  • 娟娟:美好的样子。
  • 宝墨:珍贵的墨迹。
  • 虹气:彩虹的光芒。
  • 陶泓:陶制的砚台。
  • 开襟:敞开衣襟,比喻心情舒畅。
  • 浩难写:形容感激之情难以用言语表达。

翻译

一座小山丘成了老渔夫和樵夫的聚会地,我的诗声误传到了燕台的旁边。 有幸见到高官显贵,他们的面容带着九霄云外的风露之色。 夜光璀璨,明月如章,他们顺心地落在了我的云山之旁。 我临风吟咏着关于松色的诗句,草木因此而仿佛回春。 松根旁的老屋上写着“此山”二字,娟娟的宝墨在寒翠中浮现。 行人常常在屋外徘徊,日落山空时,仍有彩虹的光芒。 清晨的窗前,梦醒时秋意清新,我三次用菊花露水呼唤陶制的砚台。 敞开衣襟,感激之情难以言表,万古不尽的是那青青的山色。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山水间的宁静景象,通过与高官显贵的交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松色”、“山青青”等词句,展现了山林的生机与宁静,而“夜光”、“虹气”则增添了诗意的美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厚情感。

周权

元处州人,字衡之,号此山。磊落负隽才。工诗。游京师,袁桷深重之,荐为馆职,弗就。益肆力于词章。有《此山集》。 ► 360篇诗文

周权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