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张信之见山堂
自古朝市人,罕与山相会。
山岂欲远人,人自与山背。
张侯创新居,正在阛阓内。
何以得青山,坐上日相对。
胸中有丘壑,眼前无障碍。
人物既萧散,山不问内外。
晚来天气佳,收目入清快。
乾坤无一尘,草木有多态。
千里好风来,几缕残霞在。
拄笏当此时,未觉功名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阛阓(huán huì):古代指市场,这里指繁华的市区。
- 丘壑:山丘和沟壑,比喻深远的意境或内心的世界。
- 萧散:形容人超脱世俗,心境宁静。
- 拄笏(zhǔ hù):古代官员上朝时用来记事的笏板,这里比喻官员的职务。
翻译
自古以来,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很少有机会与山亲近。山并不想远离人,而是人们自己选择了与山背道而驰。张信之先生新建的居所,恰好位于繁华的市区之中。他是如何能够坐在家中,每天都能欣赏到青山的呢?因为他心中有着山川的意境,眼前没有任何障碍。他的人物形象既超脱又宁静,山不论内外,都与他和谐共存。傍晚时分,天气晴好,视野开阔,心情清爽。天地间一尘不染,草木展现出多姿多彩的姿态。千里之外的好风徐来,几缕残霞挂在天边。在这样的时刻,手持笏板,不觉功名的重要性。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都市生活与自然山水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胸中有丘壑,眼前无障碍”一句,巧妙地描绘了主人公内心的世界与外在环境的和谐统一。后文通过对傍晚景色的细腻描绘,进一步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漠。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体现了元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