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趣轩

·
躁静失本性,滞寂圣所诃。 不有止观幻,欲静动愈多。 道人非避世,偶此住山阿。 幽侣不到门,况闻车马过。 閒云谢冗迹,止水无惊波。 山光明户庭,定起聊婆娑。 扰扰奔竞者,闻风意如何?
拼音分享图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躁静:指心境的急躁与平静。
  • 滞寂:指心境的停滞与寂静。
  • 止观:佛教术语,指通过静坐冥想来观察和理解事物的本质。
  • :虚幻,不真实。
  • 道人:指修道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 山阿:山脚。
  • 閒云:悠闲的云。
  • :消散。
  • 冗迹:多余的痕迹。
  • 止水:静止的水。
  • 惊波:波动的波浪。
  • 山光:山中的景色。
  • 户庭:门户和庭院。
  • 定起:指心境的平静与安定。
  • 聊婆娑:随意地舞蹈。
  • 扰扰:纷乱的样子。
  • 奔竞者:指那些忙碌追逐的人。

翻译

心境的急躁与平静失去了本性,心境的停滞与寂静是圣人所批评的。 如果没有通过静坐冥想来观察事物的本质,那么想要平静时反而动乱更多。 我这个修道的人并不是为了逃避世界,只是偶然住在这山脚。 幽静的同伴不来我的门,更不用说听到车马经过的声音。 悠闲的云消散了多余的痕迹,静止的水没有波动的波浪。 山中的景色照亮了我的门户和庭院,心境平静时随意地舞蹈。 那些忙碌追逐的人,听到我的风声会怎样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平静与外在世界纷扰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比“躁静”与“滞寂”,强调了通过佛教的“止观”修行来达到内心的平静。诗中描绘的山居生活,如“閒云谢冗迹,止水无惊波”,展现了诗人追求的宁静与超脱。最后,诗人对于那些“扰扰奔竞者”的态度,显示了他对于世俗纷争的淡然与超然。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自由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

宗衍

元僧。平江路人,字道原。工诗,善书法。顺帝至正初居石湖楞伽寺,一时名士多与游。后主嘉兴德藏寺。诗清丽幽茂。有《碧山堂集》。 ► 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