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王粲登楼图

临洮水涸铜人毁,西园青青草千里。秦川公子走乱离,瘦马疲童面如鬼。 俊君威名跨海南,虎视走鹿何眈眈。可怜膝下尽豚犬,谁复大厦收楩楠? 落月楼头髀空拊,目断神州隔风雨。平生不识大耳公,座上客归丞相府。 春深铜雀眼中蒿,揽涕尚复思登高。江山破碎非旧土,版图何日还金刀。 荆台高楼已荆棘,丹青写赋工何益。君不见袁家有客能骂贼,将军头风重草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临洮:地名,今甘肃省临洮县。
  • 铜人毁:指古代的铜人像被毁坏,象征着国家的衰败。
  • 秦川:地名,指今陕西省一带。
  • 豚犬:比喻无用之人。
  • 楩楠:珍贵的木材,比喻贤才。
  • 髀空拊:拍大腿,表示懊恼或无奈。
  • 大耳公:指刘备,因其耳朵大而得名。
  • 丞相府:指曹操的府邸。
  • 铜雀:指曹操的铜雀台。
  • 揽涕:拭泪。
  • 版图:指国家的疆域。
  • 金刀:象征国家的权力和统一。
  • 荆台:指王粲的故居。
  • 丹青:指绘画。
  • 袁家:指袁绍家族。
  • 头风:比喻顽固的敌人。
  • 草檄:起草檄文,指撰写讨伐敌人的文书。

翻译

临洮的水干涸了,铜人像也被毁坏,西园的青草绵延千里。秦川的公子在乱世中流离失所,瘦马疲童,面容憔悴如鬼。 俊君的威名跨越海南,如虎视眈眈地盯着猎物。可怜他的膝下尽是无用之人,谁又能在大厦将倾之时收纳贤才呢? 在落月照耀的楼头,空自拍着大腿,眼神穿透风雨,望向被隔绝的神州。平生未曾认识那位大耳公,座上的客人归于丞相府。 春深时节,铜雀台中已是野草丛生,拭泪之余,仍思登高望远。江山破碎,已非往日之土,国家的版图何时才能恢复金刀的统一? 荆台的高楼已被荆棘覆盖,即使绘画写赋技艺再高,又有何益?君不见袁家有客能痛斥贼人,将军面对顽敌,仍需起草檄文。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王粲登楼图的题咏,抒发了对乱世中英雄失意、国家衰败的深切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象征手法,如“铜人毁”、“豚犬”、“楩楠”等,形象地描绘了时代的动荡和个人的无奈。同时,通过对王粲、曹操等历史人物的提及,表达了对英雄末路、国家分裂的悲愤之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杨维桢

杨维桢

元明间浙江山阴人,字廉夫,号铁崖,晚号东维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授天台县尹,累擢江西儒学提举。因兵乱,未就任,避居富春山,迁杭州。张士诚累招不赴。以忤元达识丞相,再迁居松江。东南才俊之士登门拜访者,殆无虚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师,旋乞归,抵家即卒。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善吹铁笛,自称铁笛道人。有《东维子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