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村田乐图

· 虞集
尺素自是高唐物,瑩如秋水宜设色。 何人画此畎亩间,二三老人若相识。 茅屋萧条古树下,农务未殷牛在野。 或怜鸲鸲脱笼絷,或弄狝猴笑真假。 老翁政自如儿嬉,高髻襁负相扶持。 古时枌社祀田祖,移馔高亭随所宜。 抱瓮初来未贮酒,亦有生鹅宛延首。 村优竞携乐具至,犬怪鸡惊儿拍手。 拄杖出门欣见宾,杂花满庭生好春。 岁时无事得如此,击壤何必非尧民。 骑驴过桥殊矍铄,携具荒陂来赴约。 定知张果千岁人,游戏人间共杯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尺素:小幅的绢帛,常用来写字。
  • 高唐物:指珍贵的物品。
  • :明亮,光洁。
  • 畎亩:田间,田地。
  • 鸲鸲:即八哥。
  • 脱笼絷:摆脱束缚。
  • 狝猴:猕猴。
  • :通“正”,恰好。
  • 枌社:古代祭祀土地神的地方。
  • 祀田祖:祭祀田地的神。
  • 移馔:移动食物。
  • 宛延首:伸长脖子。
  • 村优:村中的艺人。
  • 岁时:一年中的季节。
  • 击壤:古代的一种游戏,这里指普通百姓的生活。
  • 尧民:指古代贤君尧的百姓,这里泛指普通百姓。
  • 矍铄:形容老人精神健旺。
  • 荒陂:荒凉的山坡。

翻译

小幅的绢帛本是珍贵的物品,明亮如秋水,适宜上色。 是谁画了这田间景象,两三位老人仿佛相识。 茅屋在萧条的古树下,农事尚未繁忙,牛儿在野。 有人怜爱地看着八哥摆脱束缚,有人在逗弄猕猴,笑其真假。 老翁恰好如孩童般嬉戏,高髻的孩童被背负着相互扶持。 古时候在枌社祭祀田神,移动食物到高亭,随其所宜。 抱着瓮刚来还未装酒,也有生鹅伸长脖子。 村中的艺人竞相带来乐器,犬和鸡惊奇,孩子们拍手。 拄着拐杖出门欣喜见到宾客,杂花满庭,春光美好。 一年中无事时能如此,击壤游戏何必非得是尧的百姓。 骑驴过桥,老人精神矍铄,携带食物到荒凉的山坡赴约。 定知张果是千岁之人,游戏人间,共饮杯酌。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和谐。诗中,“尺素自是高唐物,瑩如秋水宜设色”开篇即展现了画面的珍贵与美丽,而“茅屋萧条古树下”等句则进一步以具象的景物勾勒出田园风光。诗中老翁与孩童的互动,以及村民们的欢乐场景,都透露出一种淳朴的生活乐趣和对自然和谐的向往。结尾处对张果的提及,增添了一丝神秘与超脱,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虞集

虞集

元临川崇仁人,字伯生,号邵庵。先世为蜀人。宋亡,父汲侨居崇仁。少受家学,读诸经,通其大义。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历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议学校事,主张学官当用经明行修成德之士,不可猥以资格用人。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帝崩,以目疾,又为贵近所忌,谢病归。卒谥文靖。集弘才博识,工诗文。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 ► 4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