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百舌:一种鸟,以其善鸣而得名。
- 萧萧:形容风声或草木摇动声。
翻译
清晨和黄昏,车马匆匆,搅乱了云烟,我在花下游玩也只是偶然。百舌鸟不再鸣叫,春天也悄然离去,只有田舍中,我伴着风声,日头高照时依然安然入睡。
赏析
这首作品以田园生活为背景,通过对比都市的喧嚣与田园的宁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晨昏车马乱云烟”描绘了都市的繁忙与混乱,而“花下追游亦偶然”则透露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淡漠与超然。后两句“百舌无声春亦去,萧萧田舍日高眠”则进一步以春天的离去和田舍的宁静,来象征对繁华世界的疏离和对田园生活的珍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元代文人追求心灵自由和自然和谐的生活理想。

虞集
元临川崇仁人,字伯生,号邵庵。先世为蜀人。宋亡,父汲侨居崇仁。少受家学,读诸经,通其大义。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历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议学校事,主张学官当用经明行修成德之士,不可猥以资格用人。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帝崩,以目疾,又为贵近所忌,谢病归。卒谥文靖。集弘才博识,工诗文。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
► 496篇诗文
虞集的其他作品
- 《 题大别山柏图 》 —— [ 元 ] 虞集
- 《 鳌峰者国史院庭中石名也伯宁御史为仆言自其先公时与诸老名胜赋诗者盖数百篇今玉堂无本而御史家具有之且曰峰所托差低盍稍崇其址乃八月五日既克如命因赋此以报且请录示旧诗补故事以传云 》 —— [ 元 ] 虞集
- 《 仙游道士余岫云为从珠溪余隐士求得华山下黄茅冈一曲规作丹室喜而赋之不觉五首 》 —— [ 元 ] 虞集
- 《 题著色山图 》 —— [ 元 ] 虞集
- 《 神凤琴 》 —— [ 元 ] 虞集
- 《 次韵张蔡国公淡庵青山寺诗 》 —— [ 元 ] 虞集
- 《 送进士刘闻文廷赴临江录事 》 —— [ 元 ] 虞集
- 《 竹杏沙头鸂鷘 》 —— [ 元 ] 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