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肃公之四世孙中书舍人讳震孙之曾孙益之题其居曰云松巢予家与刘氏累世之契故为书忠肃公文集之首诗三篇并赋此与之

· 虞集
丞相昔游泰山顶,天风浩浩春昼永。 玉检微茫不可求,但觉灵霞熟丹鼎。 白日人间如水流,前代衣冠成古丘。 悠悠忧患何足计,直道千年横素秋。 徂徕之松数千尺,东连海上暮烟碧。 中书伟人如玉立,每向南风望东北。 浊世公子何翩翩,却忆匡庐还谪仙。 芙蓉出水耀初日,五色光新天为妍。 我今侨居庐阜侧,西视峨眉归未得。 岂无云锦晚相娱,月落终怀雪山白。 森森乔木鲁东家,河间礼乐更光华。 勿忘先世旧游处,吾秣尔马膏其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玉检:古代帝王封禅所用的文书。
  • 微茫:模糊不清的样子。
  • 灵霞:指仙境中的云霞。
  • 丹鼎:炼丹用的鼎。
  • 素秋:秋季。
  • 徂徕(cú lái):山名,在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南。
  • 中书:官职名,中书舍人的简称。
  • 匡庐:庐山。
  • 谪仙:被贬谪的仙人,常用来比喻才情高超、清越脱俗的人物。
  • 芙蓉:荷花。
  • 云锦:比喻美丽的云彩。
  • 雪山:指庐山。
  • (mò):喂马。
  • (gào):涂油,这里指保养。

翻译

丞相昔日游历泰山顶,天风浩浩,春日漫长。 封禅的文书模糊难寻,只觉仙境云霞环绕炼丹鼎。 白日如水流逝,前代衣冠已成古丘。 长久的忧患何足挂齿,直道千年,横跨素秋。 徂徕山上的松树高耸千尺,东望海上,暮色中的烟雾碧绿。 中书舍人如玉般挺立,每向南风,遥望东北。 浊世中的公子何等翩翩,回忆起庐山与被贬的仙人。 荷花初绽,初日耀眼,五色光芒,天空因此而美丽。 我如今侨居庐山侧,西望峨眉,归途未定。 岂无美丽的云彩相伴晚景,月落时终怀念雪山之白。 茂密的乔木是鲁地的东家,河间的礼乐更显光华。 勿忘先世的旧游之地,我喂马保养车,准备前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丞相游历泰山的壮阔景象,以及对前代历史的缅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玉检微茫不可求”与“直道千年横素秋”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沉感慨,而“徂徕之松”与“芙蓉出水”则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美与生机。结尾处,诗人表达了对先世旧游地的怀念,并准备前往,体现了对家族和传统的尊重与继承。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感悟。

虞集

虞集

元临川崇仁人,字伯生,号邵庵。先世为蜀人。宋亡,父汲侨居崇仁。少受家学,读诸经,通其大义。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历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议学校事,主张学官当用经明行修成德之士,不可猥以资格用人。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帝崩,以目疾,又为贵近所忌,谢病归。卒谥文靖。集弘才博识,工诗文。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 ► 4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