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奁八咏金盆沐发

天然玉质洗铅华,怪底偏将半面遮。 红滴香冰融獭髓,彩黏腻雨上梨花。 收乾通德言难尽,点湿明妃画莫加。 聚得斑斑在何处,软绡寄与薄情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香奁(xiāng lián):古代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 八咏:指八种咏叹女子美貌或情态的诗句。
  • 金盆沐发:用金盆洗发的情景,古代女子洗发后常以金盆盛水。
  • 天然玉质:形容女子的肌肤如玉一般洁白细腻。
  • 洗铅华:洗去脸上的妆容,铅华即古代女子化妆用的白粉。
  • 怪底:奇怪的是。
  • 红滴香冰:形容女子的唇红如滴,肌肤如冰般清凉。
  • 獭髓:獭的骨髓,传说中能美容养颜。
  • 彩黏腻雨:形容女子的妆容如雨后花朵上的露珠,黏腻而美丽。
  • 上梨花:指女子的脸颊如梨花般白皙。
  • 收乾通德:收起妆容,通德指女子的德行。
  • 明妃:指王昭君,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 画莫加:画不出更美的样子。
  • 斑斑:指女子的泪痕。
  • 软绡:柔软的丝绸。
  • 薄情家:指薄情的男子。

翻译

她的肌肤如同天然的玉石,洗去了妆容的铅华,奇怪的是她偏偏只遮住了半边脸。她的唇红如滴,肌肤清凉如冰,融入了獭髓的美容功效;她的妆容如雨后的花朵,黏腻而美丽,点缀在如梨花般白皙的脸颊上。收起妆容,她的德行难以言尽,即使画也画不出比她更美的样子。她的泪痕聚集在何处?柔软的丝绸寄给了那个薄情的男子。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女子洗发后的美丽容颜和复杂情感。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绘,如“天然玉质”、“红滴香冰”、“彩黏腻雨”等,形象地展现了女子的美貌和妆容的精致。同时,通过“收乾通德言难尽”和“点湿明妃画莫加”等句,表达了女子内在的德行和无法用画笔描绘的美。最后两句则透露出女子对薄情男子的思念和无奈,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杨维桢

杨维桢

元明间浙江山阴人,字廉夫,号铁崖,晚号东维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授天台县尹,累擢江西儒学提举。因兵乱,未就任,避居富春山,迁杭州。张士诚累招不赴。以忤元达识丞相,再迁居松江。东南才俊之士登门拜访者,殆无虚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师,旋乞归,抵家即卒。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善吹铁笛,自称铁笛道人。有《东维子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