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铙歌鼓吹曲十三篇其一圣徵启

三蛇长,一蛇擅雄王。上掩三日生妖芒。羿乌毙弯弓,无人落搀抢。 血人为浆肉为梁,交结■狫恣跳梁。帝闵下土命将一日平。 收其帑实夷穴藏,截蛇首,刳蛇肠,祭民社主,反民井灶还丘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铙歌鼓吹曲:古代军乐的一种,用于激励士气。
  • 圣徵启:圣明的征兆开始显现。
  • 擅雄王:独占雄壮之王的位置。
  • 上掩三日:遮蔽了三天,形容其影响力之大。
  • 妖芒:邪恶的光芒。
  • 羿乌毙弯弓:羿(古代射日英雄)的乌鸦(指太阳)死去,弯弓(指射箭)不再有用。
  • 搀抢:混乱争夺。
  • ■狫:此处字迹不清,无法注释。
  • 恣跳梁:放肆地跳跃,形容其嚣张。
  • 帝闵下土:天帝怜悯下界。
  • 命将一日平:命令将领一天之内平定。
  • 帑实:国库的财物。
  • 夷穴藏:平定隐藏的敌人。
  • 刳蛇肠:剖开蛇的肠子,比喻彻底清除。
  • 祭民社主:祭祀民众的社稷之神。
  • 反民井灶:恢复民众的井水和炉灶,即恢复正常生活。
  • 还丘坑:回到原来的地方。

翻译

有三条长蛇,其中一条独占雄壮之王的位置。它遮蔽了三天,发出邪恶的光芒。羿的乌鸦(太阳)死去,弯弓(射箭)不再有用,无人能够阻止混乱的争夺。

它让人们的血成为浆,肉成为梁,与不明字迹的生物交结,放肆地跳跃,极其嚣张。天帝怜悯下界,命令将领一天之内平定这场混乱。

收回国库的财物,平定隐藏的敌人,截断蛇的首级,剖开蛇的肠子,彻底清除祸害。祭祀民众的社稷之神,恢复民众的井水和炉灶,让他们回到原来的地方,恢复正常生活。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寓言的形式,描绘了一场由邪恶势力引发的混乱,最终在天帝的干预下得到平定的故事。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如“三蛇长”、“妖芒”、“羿乌毙弯弓”等,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邪恶势力的强大和嚣张。而“帝闵下土命将一日平”则体现了天帝的慈悲和正义的力量。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主题。

杨维桢

杨维桢

元明间浙江山阴人,字廉夫,号铁崖,晚号东维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授天台县尹,累擢江西儒学提举。因兵乱,未就任,避居富春山,迁杭州。张士诚累招不赴。以忤元达识丞相,再迁居松江。东南才俊之士登门拜访者,殆无虚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师,旋乞归,抵家即卒。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善吹铁笛,自称铁笛道人。有《东维子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