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题伏生受书图

瓜丘崩,科斗藏。《典》、《坟》孰求楚左相,金丝未坏孔子堂。 济南老生教齐鲁,绵蕝礼生何足伍。挟书严禁禁未开,盘诘谁能禁齐语。 百年礼乐当有兴,天子好文开太平。百篇大义喜有托,十三女口传嚘嘤。 太常掌故亲往受,百篇仅遗二十九。河内女儿还自疑,老人屋中有科斗。 建元博士孔襄孙,五十九篇为训文。嘉唐悼桀空有诏,孔氏全经谁与论? 倪家书生能受学,一篇荐上原非朴。赏官得列中大夫,帝轨皇涂未恢扩。 汉家小康黄老馀,乌用司空城旦书。盖师言治在何处?后世徒走陈农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瓜丘崩:指古代传说中的瓜丘山崩塌,象征着古代文化的衰落。
  • 科斗藏:科斗,古代用来盛放文书的器具。藏,收藏。
  • 《典》、《坟》:指古代的典籍,如《尚书》、《礼记》等。
  • 楚左相:楚国的左丞相,这里指楚国的文化官员。
  • 金丝未坏孔子堂:金丝,指珍贵的书籍。孔子堂,指孔子的学府。
  • 绵蕝礼生:绵蕝,古代的一种礼器。礼生,指从事礼仪的人。
  • 挟书严禁禁未开:挟书,指携带书籍。严禁,严厉的禁令。
  • 盘诘谁能禁齐语:盘诘,盘问。齐语,指齐国的语言,这里泛指各地的语言。
  • 百篇大义喜有托:百篇,指《尚书》等古代文献。大义,重要的道理。托,传承。
  • 十三女口传嚘嘤:十三女,指十三岁的少女。嚘嘤,模仿读书声。
  • 太常掌故亲往受:太常,古代官职,掌管礼仪。掌故,指历史典故。
  • 百篇仅遗二十九:指《尚书》原本百篇,后仅存二十九篇。
  • 河内女儿还自疑:河内,地名。女儿,指河内的女子。
  • 老人屋中有科斗:老人,指年长者。科斗,指存放文书的器具。
  • 建元博士孔襄孙:建元,年号。博士,古代官职,掌管教育。孔襄孙,孔子的后代。
  • 嘉唐悼桀空有诏:嘉唐,赞美唐朝。悼桀,哀悼桀纣。空有诏,指空有诏令而无人执行。
  • 孔氏全经谁与论:孔氏,指孔子家族。全经,完整的经典。
  • 倪家书生能受学:倪家,指某个家族。书生,指读书人。
  • 赏官得列中大夫:赏官,指因功受赏的官员。中大夫,古代官职。
  • 帝轨皇涂未恢扩:帝轨,帝王的法则。皇涂,皇家的道路。
  • 汉家小康黄老馀:汉家,指汉朝。小康,指社会安定。黄老,指黄老学派。
  • 乌用司空城旦书:乌用,何用。司空,古代官职。城旦,古代的一种刑罚。书,指书籍。
  • 盖师言治在何处:盖师,指古代的学者。言治,谈论治理国家的方法。
  • 后世徒走陈农车:后世,后代。徒走,徒劳无功。陈农车,指古代的农具。

翻译

瓜丘山崩塌,科斗中藏着的古籍被埋藏。《典》、《坟》等古籍谁去寻求楚国的左丞相呢?珍贵的书籍未曾损坏,孔子的学府依然存在。济南的老生在齐鲁之地教授礼仪,绵蕝之礼的生徒怎能与他们相比。携带书籍的禁令尚未解除,谁能禁止齐国的语言呢?百年礼乐应当复兴,天子喜好文学,开启了太平盛世。百篇古籍中的重要道理得以传承,十三岁的少女模仿着读书声。太常掌故亲自前往学习,百篇古籍仅存二十九篇。河内的女子自己都感到疑惑,老人家中还有科斗。建元时期的博士孔襄孙,五十九篇作为训文。赞美唐朝,哀悼桀纣,空有诏令而无人执行,孔子的完整经典谁来讨论?倪家的书生能够接受学问,一篇推荐上去,并非原貌。因功受赏成为中大夫,帝王的法则和皇家的道路尚未恢复扩展。汉朝社会安定,黄老学派之余,何须使用司空城旦的书籍。古代学者谈论治理国家的方法在哪里?后代只是徒劳无功地走着陈农车。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文化衰落与复兴的描绘,表达了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关切和对当时社会文化状况的反思。诗中,“瓜丘崩,科斗藏”象征着古代文化的衰败,而“金丝未坏孔子堂”则暗示着文化的传承未曾中断。诗人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和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描述,展现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诗的最后,通过对汉朝社会状况的描述,表达了对当时社会文化发展方向的忧虑和对古代文化价值的怀念。

杨维桢

杨维桢

元明间浙江山阴人,字廉夫,号铁崖,晚号东维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进士。授天台县尹,累擢江西儒学提举。因兵乱,未就任,避居富春山,迁杭州。张士诚累招不赴。以忤元达识丞相,再迁居松江。东南才俊之士登门拜访者,殆无虚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师,旋乞归,抵家即卒。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善吹铁笛,自称铁笛道人。有《东维子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 ► 9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