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未七月廿三日大雨

· 黄玠
孟秋之月月在毕,雨气斗集云深黳。 悬河翻空海水立,万瓦千霤如奔溪。 向来高原变洿泽,巨浪上蹴天为低。 三吴良田入井底,菜茹岂复如畛畦。 室庐藩溷尽漂没,存者历落犹鸡栖。 男儿性命不自保,往往中路遗嫛㜷。 书生有情泪沾臆,落日黤黯秋云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孟秋:秋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七月。
  • :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 斗集:聚集。
  • 深黳(yī):深黑色。
  • 悬河:形容雨势大,如瀑布般倾泻。
  • 海水立:形容水势汹涌,如同海水直立。
  • 万瓦千霤:形容雨势猛烈,瓦片和屋檐的滴水如同小溪。
  • 洿泽:低洼的湿地。
  • (cù):踢,这里形容水势高涨,仿佛要触碰到天空。
  • 三吴:指吴兴、吴郡、会稽,即今江苏、浙江一带。
  • 井底:形容地势极低,如同井底。
  • 畛畦:田间小路,这里指田地。
  • 室庐:房屋。
  • 藩溷:篱笆和厕所,泛指简陋的住所。
  • 历落:错落不齐。
  • 鸡栖:鸡舍,形容简陋。
  • 嫛㜷:婴儿。
  • 泪沾臆:泪水沾湿了胸前的衣服。
  • 黤黯:昏暗无光。

翻译

在农历七月的孟秋时节,月亮位于毕宿,大雨聚集,乌云密布。雨如瀑布般倾泻,水势汹涌如同海水直立,万家的瓦片和屋檐滴水如同奔流的小溪。往日的高原变成了低洼的湿地,巨大的浪花仿佛要触碰到天空。三吴地区的良田沉入井底,田地不复存在。房屋和简陋的住所都被淹没,幸存者居住的地方错落不齐,如同鸡舍。男子的性命难以自保,常常在半路遗弃婴儿。书生心中有情,泪水沾湿了胸前的衣服,夕阳昏暗,秋云向西飘去。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农历七月二十三日一场大雨带来的灾难性景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悬河翻空海水立”、“万瓦千霤如奔溪”,形象地展现了雨势的猛烈和水势的汹涌。通过对自然灾害的描写,反映了人们生活的艰难和无奈,表达了诗人对受灾百姓的深切同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元代诗人黄玠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黄玠

元庆元定海人,字伯成,号弁山小隐。黄震曾孙。幼励志操,不随世俗,躬行力践,以圣贤自期。隐居教授,孝养双亲。晚年乐吴兴山水,卜居弁山。卒年八十。有《弁山集》、《知非稿》等。 ► 37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