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陶渊明责子诗依韵和之
灼灼池中莲,花明摘其实。
婉彼班生女,投机嗣史笔。
谁云乌获身,不胜雏一匹。
所思既匪彝,承家故无术。
借曰犹未知,业非六与七。
况复厌膏粱,行当树榛栗。
如之何勿思,甘为辕下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池中莲(lián):池塘中的莲花。
- 班生女(bān shēng nǚ):指班里的女子,班:古代官署名。
- 嗣史(sì shǐ):继承历史的记载者。
- 乌获(wū hù):黑色的马。
- 彝(yí):古代盛酒的器皿。
- 犹未知(yóu wèi zhī):还不明白。
- 六与七(liù yǔ qī):指各种琐碎的事情。
- 厌膏粱(yàn gāo liáng):厌恶享受。
- 树榛栗(shù zhēn lì):种植榛子和栗子。
- 辕下物(yuán xià wù):指牛马等车辕下的牲畜。
翻译
池塘里的莲花明艳绽放,花瓣明亮地展示着它的本色。那位班里的女子,被选中成为继承历史的记载者。谁说黑马的身份低贱,它也不输给别的小马。我所思考的事情并不符合传统,继承家业却无法掌握技艺。借着说还未明白,事业并非琐碎之事。何况我已经厌倦了奢华享乐,应该去种植榛子和栗子。这样又有何不可,甘愿成为牛马等车辕下的牲畜。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陶渊明对于世俗功名利禄的厌倦和对于朴素生活的向往。他通过描述池中莲花和班里女子的对比,表达了对于纯洁和质朴生活的向往,认为追求物质享受和功名利禄并非人生的唯一意义,而是应该追求内心的平静和真实。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观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