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征寄吴中望顾子良兼忆钱惟重

二兄并西署,而我独南行。 已报吴中急,空传邺下兵。 楼船秋战罢,庙议日何成。 向夕辞燕阙,新闻隔凤城。 逢人愧奔走,世事叹纷更。 洛浦疑留佩,沧浪且濯缨。 无家还入海,有友未归京。 阻绝干戈际,蹉跎岁月情。 乱离亲定否,迁转俗相轻。 旧日惟吴季,闻风抵顾生。 比邻能再卜,车盖定须倾。 倘遇衡阳雁,为烦一寄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南征:向南征战;寄:寄托;吴中:吴国中部;顾子良:古代人名;钱惟重:古代人名;邺下:指邺城,古代地名;庙议:指议论祭祀的事情;辞燕阙:离开燕京的宫殿;凤城:指长安,古都名;洛浦:洛水之滨;佩:指挂在腰间的饰物;沧浪:古地名,今江苏苏州;濯缨:洗涤缨带;阻绝:阻隔;干戈:指战争;蹉跎:虚度;俗相轻:世俗中人轻视;吴季:吴国的后代;顾生:古代人名;衡阳雁:指从衡阳飞来的雁。

翻译

南征寄托思念吴中的顾子良,同时怀念钱惟重。两位兄长一同奔赴西方的官职,而我却独自向南征战。已经传达了吴中的紧急情况,但却无法传达邺城下的军情。楼船在秋天的战斗结束后,庙宇里的讨论又何时才能决定呢?傍晚告别燕京的宫殿,却听到了长安的消息。遇到熟人时感到自己奔波劳累,对世事变化感到叹息不已。在洛水边疑似留下了我的佩饰,而在沧浪处却需要清洗我的缨带。没有家可归,只能再次踏入大海;有友却未归京城。战乱使得交通受阻,岁月的流逝让人心情沉重。乱世中亲情是否还能固守?迁徙中人们是否还会珍视传统?往日只有吴国的后代,听闻风声就能抵达顾生的地方。如果能遇到衡阳飞来的雁,就麻烦它带去我的问候吧。

赏析

这首古诗描绘了诗人南征途中对家乡和亲友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在乱世中个人命运的无常和纷繁复杂的人生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古代地名、人名的巧妙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家国情怀和友情的真挚表达。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通过对战乱时代中人情冷暖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家国、友情的忠诚和眷恋之情。

林大春

明广东潮阳人,字邦阳,一字井丹。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授行人,累官浙江提学副使,致高拱私党于法,为言官论劾,罢官。有《井丹集》。 ► 6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