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吊古和毛伯二首
英雄露本色,时时其锋偏。
排难别有为,遑计齐与燕。
一将易一城,所全岂小然。
齐止还其故,燕亦何曾捐。
虽然数行字,气应壮千年。
不有成功者,血燐断郊烟。
相絜试较量,两者孰为贤。
奇人好轻诋,侮吾鲁仲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聊城(liáo chéng):古代地名,位于今山东省境内。吊古(diào gǔ):怀念古人。毛伯(máo bó):指毛遂,战国时期的齐国名将。 排难(pái nàn):解决困难。遑(huáng):空闲。齐(qí):指齐国。燕(yān):指燕国。 气应壮千年:意味着这种精神气概会延续千年。
翻译
英雄展现真实本色,时刻展现其锋芒。 解决困难并非没有办法,只是需要空闲思考齐国与燕国之间的问题。 一位将领易主一座城池,所保全的绝非微不足道。 齐国停止战争回归往日,燕国也从未放弃过。 尽管只是几行文字,却展现出千年来的雄壮气魄。 若没有成功者,血泪将断绝在郊外的烟尘之中。 相互比拼试图较量,究竟哪一方更为英明。 奇人喜欢轻易诋毁,侮辱我们的鲁仲连。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古代英雄毛遂的赞颂和怀念之情,同时也探讨了战争与和平、智慧与勇气之间的关系。诗中通过对齐国和燕国的比较,展现了英雄气概和智慧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对成功者的敬仰和对诋毁者的不屑。整体气势恢宏,表达了对英雄气节和智慧的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