缑山月夜闻王子晋吹笙

此夜山中月,当年鹤上人。 众情无不总,吹断洛城尘。 问子游何远,而今曲尚新。 秋光皆逼汉,箫韵异调秦。 世隔钧天乐,云移放浪身。 愿追馀响去,抗手揖群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缑山:山名,在今河南省偃师县南。
  • 月夜:月光照耀下的夜晚。
  • 王子晋:又称王子乔,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 吹笙:吹奏笙这种乐器。
  • 众情:各种情感。
  • 洛城:即洛阳,古代都城。
  • 钧天乐:指天上的音乐,比喻美妙的音乐。
  • 放浪身:放纵不羁的身姿。
  • 抗手:举手,表示尊敬或告别。
  • 群真:指众多的仙人。

翻译

在这缑山的月夜里,我仿佛听到了当年骑鹤的王子晋吹奏笙的声音。 所有的情感似乎都汇聚于此,笙声吹断了洛城的尘埃。 我想问王子晋,你的游历有多远,而今这曲调依然新颖。 秋天的光芒仿佛逼近了汉宫,笙的音韵与秦地的曲调截然不同。 虽然世间的音乐已远,但云彩似乎带着那放纵的身姿。 我愿追随那余音而去,举手向群仙致敬。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月夜中,诗人听到传说中的仙人王子晋吹笙的幻境。诗中,“缑山月夜”与“鹤上人”共同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通过“吹断洛城尘”和“箫韵异调秦”等句,诗人表达了对仙境音乐的向往和对尘世的超脱。结尾的“愿追馀响去,抗手揖群真”则体现了诗人对仙人生活的无限憧憬和敬仰。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仙境的向往和对尘世的超脱之情。

陈子升

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 9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