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送方孩未先生巡抚粤西十二韵

当今注意新开府,夫子能言旧直臣。 日影虎符明远色,海波龙户洒先尘。 八公山气充函夏,五岭花香拱寿春。 已引祥鸾鸣足足,全褫猛犬吠狺狺。 深观南极张形势,急讯天潢慎齿唇。 山海转输须有力,阴阳调护讵非神。 抑奸量使西门豹,移檄悬奔东郭㕙。 座极长风通浡潏,旗盈高角动嶙峋。 躔星欲借三台近,捷羽因推百粤频。 挥手蜃烟销旦夕,披心蛮部固尊亲。 独扬周代歌元老,已靖唐边信大人。 铜柱直堪依日月,玉堂应创画麒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奉送:恭敬地送别。
  • 方孩未:人名,方孩未先生。
  • 巡抚:古代官职,相当于现在的省长。
  • 粤西:指广东西部地区。
  • 十二韵:指这首诗每句的尾字押韵,共十二个韵脚。
  • 虎符:古代调兵的信物,此处比喻权力。
  • 龙户:指海边居民。
  • 洒先尘:比喻先行扫清障碍。
  • 函夏:指中原地区。
  • 寿春:地名,今安徽寿县。
  • 祥鸾:吉祥的凤凰。
  • 足足:凤凰的叫声。
  • :剥夺。
  • 猛犬:比喻凶恶的人。
  • 狺狺:狗叫声。
  • 天潢:指皇族。
  • 齿唇:比喻言语。
  • 西门豹:战国时期魏国名臣,以智谋著称。
  • 东郭㕙:古代传说中的狡猾之兽。
  • 浡潏:水波涌动的样子。
  • 高角:指军中的号角。
  • 躔星:指星辰的运行。
  • 三台:星名,象征高位。
  • 捷羽:比喻迅速的消息。
  • 百粤:指广东一带的少数民族。
  • 蜃烟: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
  • 蛮部:指边远地区的民族。
  • 铜柱:古代立在边疆的标志。
  • 玉堂:指朝廷。
  • 画麒麟:比喻功臣的画像。

翻译

在当今时代,特别关注新任的巡抚,这位先生是一位能言善辩的旧日直臣。阳光照耀下的虎符显得格外明亮,海边的居民已经先行扫清了障碍。八公山的气息充满了中原,五岭的花香环绕着寿春。已经引来了吉祥的凤凰鸣叫,完全剥夺了凶恶之人的嚣张。深入观察南方的形势,急切地关注皇族的言语。山海的转运必须有力,阴阳的调护难道不是神力吗?抑制奸邪,像西门豹那样量才使用,移檄文,像东郭㕙那样迅速奔走。座席上的长风通达水波涌动,旗帜上的号角声震动山峦。星辰的运行似乎想要接近三台星,迅速的消息推断百粤地区频繁。挥手间海市蜃楼的幻象消失,披心置腹地巩固与边远民族的关系。独自扬起周代的歌声赞美元老,已经平定了唐边的边境,相信大人的力量。铜柱直立,足以依靠日月,玉堂中应当创作功臣的画像。

赏析

这首诗是陈子升为送别方孩未先生巡抚粤西而作,诗中充满了对先生的赞美和祝福。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和比喻,如“虎符”、“龙户”、“祥鸾”等,展现了先生的威严和吉祥。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先生治理粤西的期待,希望他能够像西门豹那样明智地治理,像东郭㕙那样迅速行动,有效地管理和保护边疆。整首诗语言华丽,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诗人的文学功底,也表达了对国家边疆安全的深切关怀。

陈子升

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 9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