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和王惠州子千己巳岁除杂感韵四首

时来疏放百无能,知有龙门未拟登。 孟德功成悲老骥,仲翔身后托青蝇。 百年尚剩三分日,两岁同归一夜灯。 车笠虽殊皆有叹,和章遥寄剡溪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疏放:放纵,不受拘束。
  • 龙门:比喻声望高的人的府第,只有得到引荐的人才能进入。
  • 孟德:指曹操,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人。
  • 老骥:年老的骏马,比喻有志之士年虽老而仍有雄心壮志。
  • 仲翔:人名,具体指谁不详,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同代人。
  • 青蝇:苍蝇的一种,比喻谗佞小人。
  • 车笠:比喻贫富不同的人。
  • 和章:和诗,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
  • 剡溪藤:指用剡溪(今浙江嵊州)出产的藤制成的纸,古代用以书写。

翻译

时运来时,我放纵自己百事无能,明知有龙门却未曾打算登攀。 曹操功成名就却悲叹老去的骏马,仲翔死后托付给谗佞小人。 百年人生尚余三分之一的时光,两年的岁月同在一夜灯火中消逝。 车笠虽不同,但都有各自的叹息,和诗遥寄给剡溪藤纸上的友人。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时运不济、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的思念。诗中“疏放百无能”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自我放逐的态度,“龙门未拟登”则暗示了作者对功名的淡漠。通过曹操和老骥的典故,作者抒发了对英雄暮年的悲叹。最后,通过“车笠虽殊皆有叹”和“和章遥寄剡溪藤”,作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和对诗歌交流的珍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诗人陈恭尹的诗歌才华。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