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风木恨:比喻父母亡故,不及侍养的遗憾。
- 芰荷:指荷叶,这里比喻隐居的生活。
- 黻佩:古代官员的服饰,这里指做官。
- 三径:指隐士的居所。
- 弦歌:指礼乐教化,这里比喻文化教育。
- 飞凫:传说中的一种神鸟,这里比喻快速。
- 牧马边声:指边疆的战事。
- 分百里:指分封土地。
翻译
父母亡故的遗憾如何能够消解,你又重新穿上征衣,离开了隐居的生活。 不只是为了太平盛世需要官员,自古以来隐士的居所也期待着文化的繁荣。 你将沿着旧路快速前往福建,边疆的战事声声传来。 我愿意与你分享这百里的土地,这样新诗就容易得到你的应和。
赏析
这首诗是陈恭尹送别弟弟赴京补选时所作,表达了对弟弟的期望和不舍。诗中,“百年风木恨”一句,既表达了对父母亡故的遗憾,也暗含了对弟弟离去的伤感。后文通过对“黻佩”、“三径”、“弦歌”等词语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弟弟能够在官场有所作为,同时也不忘文化教育的期望。末句“愿向东南分百里,新诗容易得相和”,则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弟弟保持联系,共同分享诗文的愿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