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入夔州二首其二

书札频归识远情,别来两度见秋生。 旌旗西入巴人国,锁钥东临白帝城。 三尺青萍占夜气,一篇黄石是家声。 盛年功伐寻常事,好勒麒麟阁上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夔州:古代地名,今重庆市奉节县一带。
  • 陈恭尹:明代诗人。
  • 书札:书信。
  • 频归:频繁地回来。
  • 远情:深远的情感。
  • 两度见秋生:两次看到秋天来临。
  • 旌旗:旗帜,常用来象征军队或官方行动。
  • 巴人国:古代巴国的别称,位于今重庆一带。
  • 锁钥:比喻重要的军事要地。
  • 白帝城:古代城名,位于今重庆市奉节县东,是军事要塞。
  • 三尺青萍:指剑,青萍是剑的别称。
  • 占夜气:在夜晚占卜吉凶。
  • 黄石:指黄石公,古代传说中的仙人,这里指家传的兵法或智慧。
  • 家声:家族的声誉。
  • 盛年:壮年时期。
  • 功伐:功绩和征战。
  • 麒麟阁: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常用来象征荣誉和尊贵。

翻译

书信频繁地传递,让我感受到了你深远的情感,分别以来,我已两次看到秋天的到来。你的旗帜随着军队西进入巴人的国度,而你守护的东面则是重要的军事要地白帝城。你的剑在夜晚占卜吉凶,家传的兵法是你家族的荣耀。在壮年时期,功绩和征战是平常之事,你更应努力让自己的名字镌刻在象征荣誉的麒麟阁上。

赏析

这首诗是陈恭尹送别友人前往夔州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和对其未来功业的期望。通过“书札频归”和“两度见秋生”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友情的深长。诗中“旌旗西入”和“锁钥东临”形象地描绘了友人的军事行动和重要职责。结尾的“好勒麒麟阁上名”则是对友人未来功成名就的美好祝愿。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