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叉

不谓高难及,终知力有穷。 任人吾自逸,致远汝为工。 枝指传蒙吏,循墙学孔公。 岂如燕匕首,只在地图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不谓:不认为。
  • 高难及:高不可攀。
  • 终知:最终知道。
  • 力有穷:力量有限。
  • 任人:任由他人。
  • 吾自逸:我自己悠闲。
  • 致远:达到远方。
  • 汝为工:你去做工。
  • 枝指:多余的手指,比喻多余的事物。
  • 蒙吏:指蒙恬,古代著名将领,这里指学习他的行为。
  • 循墙:沿着墙壁,比喻遵循常规。
  • 孔公:指孔子,这里指学习孔子的行为。
  • 燕匕首:燕国的匕首,比喻实际的工具或手段。
  • 只在地图中:只在理论或想象中存在。

翻译

不认为高不可攀,最终知道力量有限。 任由他人去做,我自己悠闲,你去做工达到远方。 多余的事物学习蒙恬,遵循常规学习孔子。 哪像燕国的匕首,只在地图中存在。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高远目标与有限能力,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与理想的深刻认识。诗中,“不谓高难及,终知力有穷”直抒胸臆,表明了作者对个人能力局限性的清醒认识。后句通过“任人吾自逸,致远汝为工”展现了作者的豁达与对他人追求的尊重。最后两句以燕匕首为喻,讽刺了那些只在理论中存在的理想,强调了实际行动的重要性。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