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清明日拟杜七歌

丹水之山白玉英,我昔三弟皆才良。三岁读书惊座客,六岁通经言有章。 凤凰巢覆卵亦毁,举杯酹汝来何方。孤飞之鸟落后行,一矢可折十矢强。 呜呼四歌兮伤怀抱,汝兄虽存今已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乙巳: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具体对应公历哪一年需要根据历史年表查询。
  • 清明:中国传统节日,一般在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 拟杜七歌:模仿杜甫的《七歌》风格创作的诗歌。
  • 丹水之山:指丹水流域的山,丹水是河流名,具体位置需根据历史地理资料确定。
  • 白玉英:比喻珍贵的人才。
  • 三弟:作者的三个弟弟。
  • 才良:有才能且品行良好。
  • 通经:精通经典文献。
  • 言有章:说话有条理,有文采。
  • 凤凰巢覆卵亦毁:比喻美好的事物遭到破坏。
  • (lèi):以酒浇地,表示祭奠。
  • 孤飞之鸟:比喻孤独无助的人。
  • 一矢可折十矢强:比喻以少胜多,力量强大。

翻译

在乙巳年的清明节,我模仿杜甫的《七歌》风格写下这首诗。 丹水流域的山峦孕育出如白玉般珍贵的人才,我那三个弟弟都是有才能且品行良好的人。他们三岁时读书就能让旁人惊叹,六岁时已经精通经典,说话条理分明,文采斐然。 然而,美好的事物总是容易遭到破坏,我举杯以酒浇地,祭奠那些不知从何而来的不幸。他们就像孤独飞翔的鸟儿,落在队伍的后面,但他们的力量强大,一箭可以射穿十箭。 唉,唱到第四首歌时,我的心情无比悲伤,我的兄长虽然还活着,但已经老了。

赏析

这首作品以清明节为背景,通过模仿杜甫的诗歌风格,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丹水之山白玉英”等句,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展现了作者对弟弟们才华的赞美和对他们不幸遭遇的哀悼。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体现了作者对家族和亲情的深切关注。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