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病

海门送人地,人去见波涛。 东路离居久,西风病骨高。 背墙施枕簟,当暑着绨袍。 颇悟无生理,蝉声在远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海门:指海边。
  • 波涛:波浪,这里指海浪。
  • 东路:东边的路,这里可能指诗人所在地的东边。
  • 离居:离开居住的地方。
  • 西风:秋风。
  • 病骨:形容身体因病而变得瘦弱。
  • 背墙:背靠着墙。
  • 枕簟:枕头和席子。
  • 当暑:正值暑天。
  • 绨袍:一种粗布袍子。
  • 无生理:无法生存的道理,指生命的无常。
  • 蝉声:蝉的叫声。
  • 远皋:远处的沼泽地。

翻译

在海边送别的地方,人们离去,只能见到汹涌的海浪。 我已久别东边的居所,秋风中,我的身体因病而更加瘦弱。 背靠着墙,放置了枕头和席子,尽管是暑天,我却穿着厚重的粗布袍子。 我似乎领悟到了生命无常的道理,蝉的叫声从远处的沼泽地传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因病而孤独地躺在海边居所的情景。诗中,“海门送人地,人去见波涛”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和对自然景象的深刻感受。通过“东路离居久,西风病骨高”,诗人抒发了因长期离别和病痛而感到的孤寂与无奈。最后两句“颇悟无生理,蝉声在远皋”则透露出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认识,以及对自然界细微声音的敏感捕捉,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和对生命哲理的思索。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