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答杨宝生即送之入都

岭头黄菊带秋烟,十月梅花未过虔。 此去便为飞雪日,远行犹及小春天。 新成禽尚游山计,旧费朝廷养士钱。 好到金台思一报,力田终自有逢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答:回答别人的诗作,次韵而作。
  • 杨宝生:人名,诗人的朋友。
  • 岭头:山岭的顶端。
  • 秋烟:秋天的雾气。
  • :虔诚,这里可能指虔州,即今江西省赣州市。
  • 飞雪日:下雪的日子。
  • 远行:长途旅行。
  • 小春天:指农历十月,又称小阳春,天气有时回暖如春。
  • 禽尚:禽鸟尚且。
  • 游山计:游山玩水的计划。
  • 养士钱:指朝廷用于培养士人的经费。
  • 金台:指京城,这里可能指北京。
  • 思一报:思考如何报答。
  • 力田:努力耕田,指勤劳耕作。
  • 逢年:遇到好年景,指收获。

翻译

山岭上的黄菊带着秋天的雾气,十月里梅花还未凋谢在虔州。 你此去即将迎来飞雪的日子,远行正好赶上小阳春的时节。 新近有了像禽鸟一样游山的计划,过去曾耗费了朝廷培养士人的钱财。 到了京城要思考如何报答,勤劳耕作终会遇到好年景。

赏析

这首作品是陈恭尹送别友人杨宝生入都时的赠答诗。诗中通过描绘秋菊、梅花等自然景象,以及对友人远行的祝愿,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诗中“新成禽尚游山计”一句,以禽鸟游山比喻友人的闲适生活,而“旧费朝廷养士钱”则暗含对友人才华的肯定和对朝廷培养人才的感慨。最后两句鼓励友人到了京城要有所作为,勤劳耕作必有收获,寄托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期望。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