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棘

草色如烟偶出寻,参天荆棘晚森森。 未曾说剑逢瞋目,乍可虚舟触褊心。 石窦蝙飞遗土气,柳塘蛙怒象雷音。 知君捷径南山度,乞放骚人泽畔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荆棘:[jīng jí] 指丛生多刺的植物,常用来比喻困难和障碍。
  • 参天:高耸入云。
  • 森森:形容树木茂密,也指阴森。
  • 瞋目:[chēn mù] 怒目而视。
  • 乍可:宁可。
  • 虚舟:空船,比喻胸怀坦荡。
  • 褊心:[biǎn xīn] 心胸狭窄。
  • 石窦:石洞。
  • 蝙飞:蝙蝠飞翔。
  • 遗土气:留下泥土的气息。
  • 蛙怒:蛙鸣声大,比喻声音响亮。
  • 象雷音:像雷声一样响亮。
  • 捷径:近路,比喻做事不循正轨而用快速的方法达到目的。
  • 骚人:诗人。
  • 泽畔吟:在湖泽边吟诗。

翻译

草色如烟,偶尔出门寻找,高耸入云的荆棘在夜晚显得更加阴森。 未曾说剑,却逢怒目而视,宁可乘空船,也不愿触动狭窄的心胸。 石洞中蝙蝠飞翔,留下泥土的气息,柳塘里蛙声大作,如雷声般响亮。 知道你走的是南山捷径,请求你放过在湖泽边吟诗的诗人。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夜晚荆棘丛生的景象,通过对比荆棘的阴森与自然的生机,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感悟。诗中“未曾说剑逢瞋目”与“乍可虚舟触褊心”两句,巧妙地运用比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豁达与对狭隘心态的拒绝。结尾处对“捷径”与“泽畔吟”的对比,更是体现了诗人对正直与诗意生活的向往。

陈子升

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 9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