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州车世之来江村度岁而还比以诗见寄答此兼讯叶姚诸子

愁寂孤村阅九春,二樵烟霭若为邻。 素馨田外苦吟客,红翠声中肥遁人。 一昨梅香薰水部,祇今蓬户笑山宾。 采薇便拟行歌远,东就鸿濛问矅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循州:地名,今广东省惠州市一带。
  • 车世之:人名,诗人的朋友。
  • 江村:江边的村庄。
  • 度岁:过年。
  • 二樵:指两座山,这里可能指惠州附近的山水。
  • 烟霭:轻烟和云雾。
  • 素馨田:种植素馨花的田地。
  • 苦吟客:苦苦吟诗的人,指诗人自己。
  • 红翠声:指鸟鸣声。
  • 肥遁人:隐居的人。
  • 梅香薰水部:梅花的香气弥漫在水边。
  • 蓬户:简陋的房屋。
  • 山宾:山中的客人,指隐居者。
  • 采薇:采摘薇草,古代隐士的行为。
  • 行歌远:边走边唱歌,形容隐逸生活。
  • 鸿濛:混沌未分的状态,比喻隐逸之地。
  • 矅真:指追求真理或道义的人。

翻译

在孤寂的江边村庄,我度过了九个春天, 两座山的烟雾和云霭,仿佛是我的邻居。 在素馨花田之外,我这个苦吟的诗人, 听着红翠鸟的鸣叫,过着隐居的生活。 不久前,梅花的香气弥漫在水边, 现在,我在简陋的房屋里,笑着迎接山中的客人。 采摘薇草,我便打算边走边唱,远行而去, 向东走向那混沌未分的地方,去询问追求真理的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诗中“二樵烟霭若为邻”和“红翠声中肥遁人”等句,以自然景物为背景,烘托出诗人的孤独与超脱。末句“东就鸿濛问矅真”则透露出诗人对真理和道义的追求,体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远大的志向。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陈子升

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 9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