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郢中寇火二首

搴兰亵台上,抱玉烬山阿。 古戍狼烽少,平林燕垒多。 有途怨薪桂,无地隐烟萝。 欲向寥天问,终悲隔燄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qiān):拔取。
  • :兰草,这里指美好的事物。
  • (xiè):轻慢,不庄重。
  • :高台。
  • 抱玉:比喻怀抱美好的才能或志向。
  • (jìn):灰烬。
  • 山阿 (ē):山坡。
  • 古戍:古代的边防驻军。
  • 狼烽: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
  • 平林:平原上的树林。
  • 燕垒:燕子的巢。
  • 薪桂:比喻物价昂贵。
  • 烟萝:烟雾缭绕的藤萝,比喻隐居之地。
  • 寥天:辽阔的天空。
  • 燄摩 (yàn mó):火焰和摩挲,这里指遥远的地方。

翻译

在轻慢的高台上拔取兰草,怀抱着美玉却在山坡化为灰烬。 古老的边防驻地狼烟稀少,平原上的树林中燕巢众多。 道路难行因物价昂贵,无处可隐因烟雾缭绕。 想要向辽阔的天空询问,最终却悲伤地隔绝于遥远的火焰之地。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边塞景象,通过对比古戍的荒凉与平林的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与和平的深刻感受。诗中“搴兰亵台上,抱玉烬山阿”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现实的残酷对比。后句“有途怨薪桂,无地隐烟萝”则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无奈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透露出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与个人命运的无奈。

区怀瑞

明广东高明人,字启图。少有才,为辅臣赵志皋所重。天启七年举人,授当阳县知县。时县邑残破不堪,莅任后设义仓,兴学校,招集逃亡,民得稍安,有政声。后补平山令,告归。有《趋庭稿》、《游燕草》、《游滁草》等。 ► 285篇诗文